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6日電 (唐倩)7月4日-8月4日,為期一月的2022年天府旅游名縣巡禮活動在四川舉行。7月5日,近30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知名媒體代表走進了大英縣,看到了游樂園之外這座小城積蓄文旅新動能的另一面。

多年來,游客對大英的印象都是漂浮不沉的“中國死海”,而如今,大英不僅是“水中浪花四起”的樂園,還是“庭前花果盛放,屋后文化研學”的鄉村旅游“新地標”。

媒體團來到大英縣蓬萊鎮吊腳樓村的綠山微湖度假區。這里集旅游觀光、農事體驗、親子研學、訓練拓展等為一體,于去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現已建有天鵝湖、百卉園、云朵牧場、四季采摘園等12個景點,不僅為游客的“周末游”“一日游”計劃帶來新地點,還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新收益。據大英縣文化廣播電視旅游局黨組副書記郭小軍介紹,今年大英縣為助企紓困,“對綠山微湖制定了一些個性化的針對性措施,包括門票打折和滿減促銷,實現景區聯動、游客引流。”
夏日炎炎,屬于孩子們的暑期已經到來,綠山微湖度假區將陸續安排西南礪劍夏令營、親子農耕文化研學、星空帳篷露營等體驗活動。與此同時,位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大英縣為干屏村,也在積極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行程第二站,媒體團來到位于卓筒井鎮關昌村的卓筒井遺址公園,一場研學活動正在進行——“紅領巾”們整齊排隊,仔細聆聽講解員講述宋代古井與制鹽的故事。“我們想讓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參加研學旅行,讓他們感受到大英縣本土的文化遺產力量,讓文化知識滲透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卓筒井遺址公園講解員楊欣悅說。
大英井鹽汲制技藝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了宋代大英人的智慧與才能,具有區別于其他地區制鹽技藝的獨特之處:古人用鐵錐鑿一小井口,直徑如碗大,再放入一根楠竹筒,隔絕淡水入井,等待井里產鹵。筒匠用搖滾的鹽車和竹筒將鹵水從井里汲出,再通過曬鹵支條架的晾曬與濾缸的過濾,惠及萬民的井鹽即從大鹽鍋中煎制而成。
當前,大英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加快了鄉村旅游發展的腳步。大英縣通過盤活舊城鎮、舊廠房、舊古民居群和舊村莊等資產存量的方式,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積淀,融入新的文化創意,大力打造鄉村古村落、大地景觀等旅游產品,并鼓勵和推動農民利用其房屋、承包經營的土地、農林漁牧等資源,依法為旅游者提供服務住宿與餐飲服務。大力發展以農業體驗、采摘、垂釣、游園、餐飲、生態觀光休閑等為主題的特色鄉村旅游活動,并按照“一鎮一風情”全面鋪開城鎮環境建設,建成藥香小鎮、省級森林小鎮等特色小鎮,不斷豐富鄉村旅游形式,深化鄉村旅游內涵,收獲了市民游客的喜愛,更獲得了不少美譽。
除了卓筒井遺址公園,目前為干屏村的“管咸市”等多個項目正在進行改造升級,預計今年9月底,全新的為干屏村景區將正式向游客開放。千年的卓筒井文明聯合十里桃源景區,將共同打造“中國宋風古井桃源鄉游第一村”。大英縣卓筒井鎮為干屏村先后榮獲全國第一批、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以及“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遂寧市文明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