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7日電 (彭圣洲)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爭創天府旅游名縣的新征程中,近年來,蓬安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打造“一帶兩區”加快推進“三城建設”,以創意旅游和轉型融合為抓手,劍指天府旅游名縣,蓄勢待發。
下好文旅融合“全域棋”

在嘉陵江畔,以愛情元素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蓬安正源紅豆村,今年“五一”假期,再次成為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平均每天超過2萬人次的游客來訪,讓村里熱鬧非凡。
在蓬安的旅游版圖上,紅豆村只是一泓小小的漣漪,沿著嘉陵江蓬安段次第拾遺,全域旅游浪花朵朵:春享中壩社區油菜花海,邂逅鄉野的樂趣;相如湖國家濕地公園里,享大自然風情;入相如故城,走過1500多年浩瀚歲月,感受千年人文底蘊;做客周子古鎮,踏訪嘉陵江上最后的碼頭古鎮;游嘉陵第一桑梓,感受嘉陵江流域最經典的詩畫田園。夏訪嘉陵江放牛節,到嘉陵江邊圓一個田園的夢……
從早到晚,從春到冬,從城市游拓展到鄉村游,從點到線到面,蓬安在加快推進“三城建設”中,以旅游發展為核,初步形成嘉陵江綠色生態經濟帶、錦屏文旅融合發展區、蓬州產城融合發展區。
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蓬安立足當前、面向長遠,積極抓好頂層設計,繪好規劃藍圖,科學合理編制《文旅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蓬安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蓬安縣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工作方案》等各類專項規劃,對城市旅游形象、結構布局、產品開發、要素集聚、市場拓展及支撐保障等作出全面清晰的安排,以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引領文旅產業健康發展,全力下好文旅融合“全域棋”。
拓展創意旅游“經濟鏈”

4月30日,南充市2021年嘉陵江放牛季在蓬安縣相如街道油房溝社區啟幕。隨著柵欄門的開啟,上百頭牛兒浩浩蕩蕩沖向嘉陵江,奮力向水草豐茂的江心太陽島游去。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引頸圍觀”,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這一壯闊的自然生態奇觀。
70歲的王元國是原油房溝村村支部書記,他是“百牛渡江”的發起人、見證者和參與者。王元國表示,“百牛渡江”已經持續12年,5次登上《新聞聯播》,每年能為油坊溝帶來近800萬元的旅游收入。
“生態游”引領村民吃上“旅游飯”,得益于近年來蓬安全力打造嘉陵江綠色生態經濟帶,該縣依托嘉陵江蓬安段豐富多彩的生態資源,培育現代農業、生態旅游、親水康養等產業,打造綠色生態涵養地、鄉村旅游目的地、有機農產品供給地和鄉村振興示范地。
對標天府旅游名縣創建,蓬安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積極培育文化體驗游、特色購物游、生態康養游等特色旅游產品,不斷促進“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農業”等系列跨界融合,努力將蓬安建設成為川渝一流、全國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創意旅游、融合發展,蓬安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不斷拓展“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豐富旅游產品,推動旅游發展從走馬觀花的景區旅游向產業經濟轉變。
做靚全域旅游“新名片”

4月30日,歷時3年多修復與重建,相如故城揭開神秘面紗,正式向八方游客展露容顏。
走進故城,綠樹如茵、碧水潺潺,鳥語花香、亭臺掩映。走過1500多年浩瀚歲月,相如故城經風霜而不朽,精心保護的1.3萬平方米古建筑群,匠心打磨的相如故宅、長卿祠堂等20多處文物古跡主要遺跡保存完好。在司馬相如誕辰2200周年之際,故城正式開放,再現西漢風采,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蓬安印象。
做靚旅游“新名片”,2020年,蓬安著眼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全力打造100平方公里嘉陵江綠色生態經濟帶、10平方公里錦屏文旅融合發展區、30平方公里蓬州產城融合發展區“一帶兩區”的決定,鋪開了項目攻堅的主戰場。今年5月12日,蓬安縣舉行2021年“一帶兩區”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拉練,集中開工項目20個。
“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是蓬安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發展的破題之舉。”蓬安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堅持景城文城產城“三城一體”、形態文態業態“三態合一”發展,實施文旅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提檔升級“百牛渡江”、周子古鎮軟硬實力,積極爭創相如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力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發展古城古鎮游、鄉村鄉土游、文學研學游,豐富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十二要素,包裝推出“舟游嘉陵江、夜游蓬安城”旅游線路,努力讓“拳頭景區”“靚麗名片”再放異彩,讓蓬安全域旅游快步走向全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