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日電 (唐倩)6月1日,一場特別的專家咨詢會在成都召開。“要把四川農民工放到全中國、全世界的大背景下,用高度、深度、寬度、溫度、精度和力度去講好農民工的故事。”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胡斌說。
現場,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祁和暉等專家匯聚一堂,對即將建成的四川農民工建博物館進行了深入討論,對提交的博物館展陳設計方案提出了寶貴的專家意見。

據悉,四川省正為2500萬名川籍農民工建博物館。博物館選址成都市新津區,目前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和展陳設計工作。在展陳設計中,博物館未來將以實物、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場景復原等表現形式,全面形象地展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農民工群體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匯聚成磅礴力量,活躍在各行各業,成為產業工人主體的艱辛歷程及偉大貢獻。
“農民工博物館建設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當前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農民工服務機構、新津區政府、農博投公司及展陳設計公司在農民博物館的設計建設工作中主動作為、創新工作,力爭用博物館這一載體,講述好質樸善良、吃苦耐勞、敢闖敢試、豁達樂觀的四川農民工精神。”胡斌表示。
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常年有2500萬農民外出務工,農民工總量位居全國第二。長期以來,四川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堅持把農民工作為戰略性資源,把服務保障農民工工作作為戰略性工程來推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