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日電(記者劉忠俊)記者6月2日從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獲悉,自2018年1月1日開征環保稅以來,四川環保稅入庫稅收已從當年的6.4億元(人民幣,下同),降到了2020年的5.9億元,呈逐年下降態勢。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正式開征。“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讓越來越多企業主動進行環保改造,在環保稅生態杠桿撬動下,企業的發展理念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以前鎮邊上有幾家工廠污染很大,散步都不敢往那邊走。國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后,工廠進行了環保改造,環境也慢慢好了起來。”家住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的居民王大爺見證了小鎮綠色“蝶變”。

“環保改造是一項利己利民的長線投資,國家減稅降費政策也大大減輕了初期技改資金負擔。”中聯水泥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紅稱, 近兩年企業先后投入1100多萬元用于收塵器和超低排放改造、脫硝系統升級等,技改后環保稅下降了近60萬元。
在四川洪雅縣,生態是當地發展的命脈。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產量增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污染物排放也隨之增加。洪雅縣稅務局通過對環保稅關聯數據分析,發現企業排放較之前存在上升情況。稅務局向縣生態環境局進行數據共享,通過實地調研給企業提出節能減排等建議。企業先后投資570萬元完成循環流化床鍋爐煙氣粉塵和二氧化硫減排技改工程,2020年企業繳納環保稅稅款比2018年下降了30%。

“作為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環保稅自2018年1月1日開征以來,四川環保稅入庫稅收從當年6.4億元,到去年5.9億元,呈逐年下降態勢。”四川省稅務局資源和環境稅處處長何東稱,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達到環保標準,綠色發展理念漸入人心。
2019年9月,《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處于沱江中游的簡陽市,稅務、環保部門一起攜手參與沱江水域保護工作,上門開展綠色稅制宣傳,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企業進行申報輔導,確保政策紅利應享盡享。“2016年至2020年,企業累計免稅收入326.67萬元,減免稅款81.67萬元。”沱江環保生化有限責任公司稱,許多污水處理企業享受到了節能環保稅收優惠,節省的資金又投入擴建污水處理規模、改進污水處理技術,形成良性循環,有效改善了沱江水域質量。

曾是四川污染最嚴重的沱江,如今16個國考斷面“優Ⅲ好水”比例達到93.8%,較“十三五”初期增加81.3個百分點,是2016年以來最好水平。四川省稅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四川企業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濃度低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已累計減免環保稅5.88億元,因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累計減免環保稅2.01億元。減免的稅款有效對沖了企業環保改造投入,讓企業輕裝上陣。
“稅收的調節職能,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引導企業走經濟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蓉表示,以環保稅為主體、多稅種為輔助的“綠色稅制”,在保護和改善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鼓勵節能減排、引導綠色生產、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已經彰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