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3日電 (劉剛 陳啟平 陳春生)自貢市沿灘區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針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歷史久遠、原因復雜、利益糾結、矛盾突出和難整治、易反彈等諸多不利因素,采取“五子并舉”措施,切實加強領導、創新思路、精準施策、多點發力,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
據介紹,位于沿灘區黃市鎮境內的碾子灘水庫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是全區最重要的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近20萬人,年供水量350余萬立方米。由于歷史原因,該水庫基礎設施落后,庫區周邊居住農戶密集、耕地多,生產生活污水以地表徑流沖刷、地下滲透等方式直接排入水庫,嚴重污染水質,群眾反映強烈,曾成為中央環保督查督辦中限期整改的突出問題。

沿灘區在整改中切實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角”,不但有效破解了難題、消除了隱患、實現了水質穩定達標,還統籌兼顧民計民生、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切實通過加強水源保護助推城市建設、產業振興和促農增收。
據了解,沿灘區在碾子灘水源地整治中采取了“五子并舉”措施,治隱患、挖“病根”、重長效。“搬房子”,對碾子灘水庫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內的集雨區174戶農戶實施搬遷,并對拆遷后的原宅基地全部復墾,栽種綠化植物實施生態涵養和修復;“亮牌子”,在水庫保護區內及周邊卡口、路口、聚居區等懸掛、張貼各類水源保護標示標牌200余塊,加大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增強全民參與意識;“立網子”,在水庫的水面周邊沿線20公里均增設安裝物理隔離鋼網,實行封閉管理,嚴格禁止垂釣、游泳、洗衣等行為;“栽樹子”,引進業主投資生態涵養林建設,流轉保護區土地1500畝種植生態涵養林,形成生態隔離帶2200米,整體打造了20公里長廊生態氧吧;“安管子”,對一級保護區以外的百余戶農戶建立5個排污點,新安裝排污管4000余米,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目前,沿灘區通過“五子并舉”的方式,就像五個指頭攢緊的一只重拳,發力精準、直擊要害。自2018年實施整治以來,不但凈化了水質,消除了歷史隱患,讓人民群眾告別了飲水污染的困擾,還高標準打造了碾子灘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綠色景觀,建起20公里的生態屏障,水質連續三年穩定達標,讓群眾飲上了“放心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