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3日電(劉忠俊 舒晨洋 陳珍利)丹棱縣交通運輸局6月3日透露,該縣通過建設“四好農村路”,實施“交通+扶貧”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帶熱了風景、帶火了特產,帶旺了人氣,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走進丹棱張場鎮萬年村,茶山綿延,青翠欲滴,放眼望去,萬畝茶山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眼下正值茶葉銷售時節,萬年村的茶葉交易市場一片忙碌。“原來沒修路的時候,路爛不好走,茶葉不好賣,自從把路一修通,去城里也方便得多了,茶葉、菜、水果都很走俏了。”張場鎮萬年村村民王建容稱。
萬年村地處總崗山脈,海拔800米到1100米,自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38戶、113人,是眉山僅有的4個省定貧困村之一,這里山路溝壑縱橫、崎嶇蜿蜒,路陡峭難走、無法通車一直困擾著村里的發展。

如今,寬敞明亮的奔康大道促進了貧困山區茶葉、李子、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發展,沿線規范發展核桃產業園區1個,茶葉產業園區5個,李子產業園區3個,獼猴桃產業園區1個,高山蔬菜基地1個,建成茶葉交易市場2個,當地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800元以上。
由于地處山區,地勢地形復雜,為保證公路線形、工程質量和安全,丹棱縣克服重重困難,經過艱苦的20個月施工,總投資1.58億元、長23.6公里的公路串起了沿線9個貧困村的產業扶貧旅游線,讓奔康大道轉換出“生態效益”,帶動沿線農業休閑旅游觀光發展,從而形成丹棱縣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在‘路景一體’上,堅持‘規劃同步、路網相聯、標識配套’原則,建成老峨山、奔康大道精品旅游線路,串聯起縣域旅游資源,構建起全域旅游環線,為發展美麗經濟添磚加瓦。”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嚴忠宇表示。

據了解,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脫貧路”到“幸福路”,丹棱縣不斷提升農村公路運營管理水平,拓寬服務功能,創造更多的“幸福效益”。張場到廖店村新增客運班線后,大大方便了沿線群眾出行和生產需要,打通了致富奔康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率先開展農村客運“金通工程”試點與農村客運“響應式”服務,實施鄉村客運“四個一批”全覆蓋、“1+1+N”服務模式、“五統一”標識體系,鄉鎮農村客運站、建制村客運覆蓋率達100%。
“奔康大道的發展,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了樣板,同時也推進了農村公路‘互聯網+’。”嚴忠宇稱,目前丹棱正在規劃新建張場鎮服務站,將依托首個晚熟柑橘交易服務中心,探索“交郵一體”“運郵一體”新模式。

近年來,丹棱縣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按照‘一路一品牌’方式,著力提升奔康大道品質,打造高顏值農村路,融入大雅文化、桔橙文化、端淑文化等主題,突顯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助力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