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7日電 (張敏)“自2019年6月營業以來,帶動貧困戶20余戶,解決就業60余人,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6月的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布谷布谷”生態康養谷,繁花似錦,綠蔭如海。紛至沓來的避暑游客、以及布谷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讓法人劉興東喜上眉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朝天區依托優良的生態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美麗的鄉村元素、獨特的民俗風情,加快推進農旅文康融合發展,努力構建農業、旅游、文化、大健康產業品牌競相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擦亮了“棧道之都、養生朝天”文化名片,形成了建設現代田園城鄉的生動實踐。
村莊變景區

參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特色民宿、賞十里荷花、品鄉村美食、體驗七彩滑道和拓展訓練……入夏以來,以沙河鎮原貧困村羅圈巖村為主要區域的國家級AAA級旅游景區“嶺上盛景”,游人絡繹不絕。
從深度貧困村到旅游景區,羅圈巖村48歲的脫貧戶嚴正山,開辦了“山嫂子”農場和“山嫂子”農家樂,并利用自己農場養殖的南江黃羊,打造了農家樂的招牌菜“烤全羊”和“羊肉湯鍋”,賺的盆滿缽滿,年產值達40萬元左右。

鄉村旅游風生水起,群眾生活日新月異。類似的驚喜變化,每天都在朝天廣袤的鄉村上演。截至目前,朝天區已創建成AAA級鄉村旅游型景區3個、AA級鄉村旅游型景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建成了覆蓋全域的百里生態旅游環線3條,打造了精品旅游村落52個。
今年,朝天區還啟動了“多彩曾家山”打造,項目按照“一鎮一韻,一村一品”思路,與4鄉鎮14個村多方聯動,共建設了農業公園、布谷布谷、地龍壩等綠化節點32個,栽種喬木4萬余株,培植灌木及草花、草坪等30余萬平方米,沿線直接受益群眾超過7萬人。
田園變公園
清晨,從空中俯瞰省四星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朝天區蔬菜現代示范園區,青山環繞、薄霧升騰,玉帶一般的河流從園區中蜿蜒而過,連片成帶的蔬菜大棚沿河一字兒排開,飄渺似仙境。

迎著熹微的旭光,園區里,嚴大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忙著搶收成熟的土豆。合作社社長嚴大瓊說:“六月份以來,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陸續成熟,目前,合作社已收購銷售土豆、牛心菜、西葫蘆等100余噸,預計年收購銷售蔬菜將超過5千噸。”
據了解,該園區覆蓋曾家鎮1社8村3248戶,建設面積達40456畝,核心區連片面積約為1萬畝,帶動園區內90%以上的農戶種植蔬菜,并就地參與蔬菜加工、銷售和鄉村旅游發展,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戶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
此外,該園區還依托曾家山景區、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等優勢資源,帶動周邊發展兩河口花千谷、汪家藍莓園等田園綜合體,舉辦冰雪節、生食蔬菜節等10余種節會賽事活動,建成曾家康養館、中醫藥養生館等,在園區周邊發展休閑農莊、民宿及鄉村酒店60余家。
農房變民宿
時代的春風,還喚醒了被重重森林包裹著的李家鎮。
“全村共416戶人家,就有注冊農家樂64家,還有30多家農家樂正在打造中。”永樂村黨支部副書記馬建忠不無驕傲地介紹,農家樂雖然多卻不“濫”,任意挑選一家入住,都能體味到真正的“鄉愁味道”。

永樂村的第一家農家樂——“侯家大院”今年81歲的主人侯元福對“鄉愁味道”有自己的理解:客人想吃啥就給煮啥,不要怕麻煩,盡量滿足客人一切合理的要求,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在自己家里一樣,就是真正的“鄉愁味道”。他說,“吃的舒坦了,心情就愉悅了嘛。”
而走進民主村李家獅舞傳承人之一劉德玉家雕梁畫棟的原木風格“劉家大院”,清新的木頭香味撲面而來,在他家堂屋的醒目位置,擺放著李家獅舞道具。劉德玉說,住原生態的房子,吃原生態的食物,賞原生態的獅舞,觀原生態的美景,這才是真正的“一條龍”式原生態“鄉愁味道”。
農房變民宿,還留住了“鄉愁味道”。據介紹,僅一個時長2個月左右的避暑期,李家鎮農家樂戶均增收在10萬元左右。而就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朝天區鄉村旅游收入達3860.6萬元,同比增長24.7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