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8日電(熊斯坦 單鵬)“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新天府盛景圖主題美術創作成果展油畫、版畫篇日前在成都市美術館開展。現場吸引了眾多藝術界、文博界名家觀展。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此次展覽作品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名勝、時代景觀、人文風情四種類型,由25件油畫和7件版畫組成。

自然風光類的作品體現了城市美學與城市哲學的統一,歷史名勝類展現了成都千年底蘊和滄桑,時代景觀類表現國際大都市成都的現狀,人文風情類則描繪了這座古城的靈魂所在。
成都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何紅英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稱,此次展覽反映了成都新時代景象,以文化符號為切入點,以文獻與創作相結合的展示方式,通過創作、文本、空間展示的形式展開藝術討論,立體展現本土藝術創作群體特征,展現新時代天府藝術蓬勃生機與活力。
82歲的著名版畫家袁吉中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致辭時,深情回憶起30年前成都畫院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展覽的情景,并表示此次展覽也將在成都畫院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李耘燕評價說,此次展覽是用藝術的形式對當代生活的禮贊,她的作品臨摹了古代壁畫,將人文情懷投射到畫面當中,讓大家感受到成都的人文氣質。
著名美術史家、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提出,中國傳統繪畫是對當地人文的概括,此次“新天府盛景圖”的創作包含了當代人對這座古老城市的解讀。他說,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經說過“看山還是故山青”,故鄉的山水更清純。
“說到成都的魅力,我們不能不談到成都的生活方式。”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書記,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成都畫院顧問曾來德認為,都江堰的水利文化,給成都人提供了一種生活形態;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給成都人提供了一種精神形態。這兩種形態合起來就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此次展覽可以說將成都的全景進行了一次展示。
在開幕式后,藝術界、文博界的藝術家、專家學者還共聚一堂,就新天府盛景圖主題美術創作成果展油畫、版畫篇的意義及影響等展開了學術研討。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9日,免費向市民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