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9日電 (馬俊卿)“正在熱火朝天建設的天府現代種業博覽館項目,建成后的形態好似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它與臨近的形似美麗花朵的種業孵化中心相呼應,詮釋出‘蛻變之時-破繭成蝶-蛻變之果’的美好寓意,用建筑設計手法把植物種子培育、發芽、生長和結果的整個過程完美表現了出來。”29日,在中建新疆建工西南公司舉辦的“建證百年 同心筑夢”云開放活動中,天府現代種業博覽館項目技術總工李攀娓娓道來,向觀看直播的網友們講述該項目在設計理念上把建筑藝術理念和天府種業園種業研究培育功能定位完美結合的巧妙之處。

項目負責人郭赟介紹,項目位于園區核心區域,是推動天府現代種業園構建“大種業”格局、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和國家級種業價值鏈示范區的重要載體,擔負著為種業研究、培育和生產搭建平臺的重要任務,建成后將在種業博覽館舉辦首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
根據《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規劃,天府現代種業園立足于邛崍市良好的生態和資源稟賦,整體定位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全力打造中國西南種業中心,承載著為農產品品牌孵化提供平臺支撐的功能,從而形成以優質糧油種業為基礎的“大種業”核心價值鏈和全產業鏈示范區,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智慧農業、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業態。

為推動園區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和國家級種業價值鏈示范區,項目全體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場地打圍、土方開挖、地下室施工、土方回填等基礎施工任務后,又馬不停蹄集中優勢兵力在30天內完成了70根鋼柱吊裝和80%的鋼梁焊接任務。
“由于項目主要采用的是鋼結構構造,這既是項目施工的特點,也是項目施工的難點。大家通過鏡頭可以看到,施工現場豎立著的70根鋼柱,大部分鋼柱長度達到15米,重量有7噸左右,吊裝工作十分困難,作業危險系數很高。”李攀表示,項目指揮部嚴格把控施工規范步驟,預先開展了機械設備試吊裝演練。在全面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每天蹲守現場進行監督,施工指揮人員和作業人員協調一致、配合默契,確保了鋼柱吊裝任務安全平穩實施,為后續開展高空作業和主體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項目全體建設人員正在以飽滿熱情和勁頭,發揚不畏艱難、大干快上的開拓精神,緊鑼密鼓推進網架拼裝、幕墻進場、高空作業等施工任務,力爭在今年8月履約竣工節點,為項目早日投入使用、為鞏固國家種業安全和推動園區智慧農業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據悉,建成后的種業博覽館,將融入綠色生活和海綿城市理念,除了在布局上以柔和線條、曲線元素構建形態多樣的活力空間之外,還將搭建大面積的光伏面板,配置雨水收集器和雨水花園,充分利用太陽光和自然水資源,達到減少資源消耗的目的,從而在最大程度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