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9日電 (曹雪 姚茂璇 李順)連日來,走近瀘州市古藺縣大寨苗族鄉(xiāng),千余畝烤煙沐浴著伏天的熱浪,一株株煙苗已長出肥碩碧綠的葉子,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剛吃過早飯的羅張連顧不得天氣炎熱,和同伴們一頭扎入煙林,采摘起煙葉來,汗水打濕了她的衣衫,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2016年我回來種烤煙,烤煙效益比較好,頭天賣煙第二天就到賬,不佘不欠!”羅張連是大寨村6組的村民,之前在外務工,為了照顧家里的孩子老人,2016年回鄉(xiāng)種植烤煙。她說,烤煙每畝成本在2500元左右,產值能達到4000元,今年種植的80畝烤煙,將為她帶來不錯的收益。
時下正值煙葉采收季節(jié),大寨苗族鄉(xiāng)烤煙進入成熟采收期,全鄉(xiāng)煙農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忙著進行煙葉的采收、運輸和烘烤。
“這就是我們的‘以蟲治蟲’技術。”技術人員羅永海正在煙田里查看煙葉長勢,他指著煙葉上掛的袋子告訴記者,煙葉在旺長期,容易長煙蚜蟲,大田采用“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控技術,用煙蚜繭蜂去克制煙蚜蟲的生長,減少煙葉農藥殘留,提高煙葉的安全性。羅永海說,種植烤煙程序多、科技含量高,需要隨時觀察煙葉長勢,及時提供應對措施,才能保證煙葉質量,提高煙葉產量,幫助煙農增收。
據了解,今年,大寨苗族鄉(xiāng)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由煙草公司出資統(tǒng)一購供肥、統(tǒng)一育苗、統(tǒng)一提供技術、統(tǒng)一收購的方式發(fā)展精品烤煙5200畝,實現全村人均種植1.5畝,人均增收3000元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