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3日電(張斌 李珺)近日來,成都產業集團堅持把學習貫徹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投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助推成都產業發展“跑”出新速度。

布局科技創新策源新賽道
據介紹,成都產業集團圍繞助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以布局新賽道塑造未來競爭優勢,縱深推進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交互增值,努力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
該集團重點布局新制造賽道,聚焦打造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先進制造業強市,圍繞成都航空優勢產業,重點投資騰盾無人機、中航無人機、成飛民機等項目。
7月21日,河南遭遇大規模極端強降雨,部分區域發生洪澇災害,三款出自成都產業集團投資的“成都造”無人機第一時間馳援河南,為救援提供科技助力。
站穩優勢賽道的同時,也要競逐未來賽道。正在組建的賽富高鵬半導體等一批產業鏈項目子基金在“芯”機遇背景下,專注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IC)市場和5G應用,力爭搶占更多的全球份額,全面增強“成都制造”全球影響力和控制力。
該集團積極探索“政府+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校”發展模式,著力構建資源高效集聚、企業良性成長、科技人才交互、產業自行調節的多維開放系統,布局以超算中心為代表的量子計算、以垣信衛星產業鏈基金為代表的衛星互聯網等新技術賽道;以技術成果互享、孵化互聯為著力點,強化校企地深度合作,與金牛區、成華區、高新區等區縣以及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大等一批頂尖高校院所“核心”組建實驗室體系。
另外,該集團還建立了14個“科服管家”服務工作站,覆蓋成都、綿陽、資陽、自貢等地,建設“成資協同創新中心”運行模式,在服務兩地科技企業、創新平臺升級方面見成效起示范,成為全省推廣案例。
據了解,該集團圍繞建設碳中和“先鋒城市”,前瞻布局氫能等新興綠色產業賽道,助力成都培育打造碳中和產業生態圈、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和零碳經濟發展示范區。
中航鋰電以速度最快、金額最大、效率最高的“三最”標準,完成百億級項目順利落地;通威太陽能項目成功完成第一片電池片順利下線,項目正式投產,為成都發展清潔能源、打造千億級光伏產業生態圈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培育科技創新策源新賽手
據介紹,成都產業集團聚焦新賽道布局和產業鏈協同,建立新賽道企業培育庫,加快培育一批獨角獸、行業領軍企業和頭部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大力招引一批領軍型、平臺型、功能型、創新型企業。
7月2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1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中標名單,成都在激勵的競爭中成功中標,成都產業集團下屬大數據集團和投資的縱橫科技等一批頭部企業成為這支隊伍的全方位支撐和強力協同。
據悉,該集團“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創新體系,打通了從基礎創新到產業賦能的深度融合,在大數據發展領域,成都超算中心已步入服務數字中國建設“快車道”。截至6月末,成都超算中心累計服務用戶數450余家,部署軟件200余個,服務區域涉及19個省市。
該集團把科創投和重產基金打造成為成都項目招引新抓手、成果轉化新推力、結構調整新支撐、搶占賽道新動力,在價值高端中尋找切口,在賽道縱深中謀求卡位。
今年上半年,成都產業集團投資的企業高頻率亮相,呈現出“你追我趕”態勢,國星宇航、路維光電等10戶被投企業成為2020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海創藥業、上海重塑、科道芯國等11家被投企業進入上市籌備階段;極米科技、睿昂基因、縱橫股份等9家被投企業成功上市。
鳳凰起丹穴,獨向梧桐枝。成都產業集團高質量發展帶來“磁吸效應”,一批批潛在獨角獸企業華麗轉身的背后,彰顯了“成都速度”和“產業范兒”。

構建科技創新策源新賽場
據了解,成都產業集團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以高品質科創空間為源點,助力構建“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產業社區”協同支撐體系,把產業載體建設的“試驗田”深耕成為“示范田”。
該集團堅持“一個片區就是一個新型城市社區和獨特功能單元”,圍繞“盡快成型成勢”的總體要求,組建成立空港產城、檢驗檢測園區兩家新片區開發公司,拓展東進區域、形成“2+3”空間發展新格局;推進2000畝中卡科技產業園、機場綜合保稅區等示范項目籌備,對接長園科技、中科曙光等企業落戶東部新區,實現快速開局的階段性目標。
其中,“東進”區域竣工項目1個,新建項目13個,儲備項目17個。已建成的淮州國際會展中心提供國際交互、商務會展、經貿洽談等高質量高標準會展服務,未來還將構建“會展+文創”“會展+商貿”“會展+旅游”“會展+體育”“會展+休閑娛樂”等融合發展模式,致力打造“周末經濟”“夜間經濟”等應用場景,創新“商業零售”“文化消費”等新型業態。

據透露,該集團統籌推進39個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國盾融合創新中心高品質科創空間(一期)提前完成主結構封頂;加快淮州灣高品質科創空間等8個示范標桿性項目建設進程。
其中,總投資約200億元的白鷺灣新經濟小鎮對標新加坡緯壹科技城、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國內外一流科技園區,按照“人城產”營城邏輯,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碳中和典范園區、未來美好公園社區。
該集團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牽引,圍繞西部陸海大通道建設,堅持科學作為、實心干事,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書寫變“蜀道難”為“蜀道通”,化“天塹”為“通途”的產業發展之路。
創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激發了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澎湃動能。今年上半年,成都產業集團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1.1%、59.7%、356%,其中資產和利潤增幅分別高于市屬國企平均水平22%和302%。
3月30日,聚焦助推全市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完成注冊資本100億元的成都科創投集團組建;5月13日,“碳惠天府”上線綠色公益平臺,豐富伊藤洋華堂、歡樂谷等低碳應用場景建設,并累計完成4.1萬噸GDCER碳減排初始儲備;6月30日,德陽國際班列累計發運“蓉歐+”東盟國際班列320柜,帶動德陽出口貨值約610萬美元,在全球供應鏈中創造“黃金通道”價值……成都產業集團正在進行著一場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