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4日電 (劉剛 雨宣)近年來,雅安市雨城區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高站位推進、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截至目前,雨城區建成高標準農田16.11萬畝,實現項目區農作物產量提升15%,2021年糧食產量將穩定在4.9萬噸以上。

提高政治站位 全力組織推進
雨城區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準選址,相關負責人多次到項目區督導檢查,組織部門和鎮街召開專題會議,實地及時解決困難問題,確保項目按節點推進、按計劃完工;把高標準農田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健全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嚴格抓好項目設計標準、施工標準、驗收標準三大環節的標準控制,常態化對項目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工程質量。自2018年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7745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47萬畝。2021年計劃投入資金6907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3萬畝,進一步夯實糧食增產增收基礎。

突出融合發展 強化規模推進
為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規模效益,讓“小田變大田,大田成良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與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有機銜接,雨城區堅持“特色產業+現代園區+高標準農田”融合發展模式,以生產便道、排水管網等綜合性現代特色農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為抓手,做好水、路、林、田四個方面的工作,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目前,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雨城全區安裝殺蟲燈582盞,綠色防控面積達17460畝,發放使用有機肥2505噸,土壤培肥面積達20876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10畝。2021年將實施完成面積3100畝,農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聚焦質量管護 確保作用高效
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雨城區落實“區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設施登記造冊,移交項目給區、鎮、街。明確管護主體、確定管護人員、開展日常管護,鼓勵各村因地制宜,結合本村實際,建立管護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確保項目長久發揮效益。目前,全區2011年以來建成并上圖入庫的高標準農田16.11萬畝已全部納入管護范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