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9日電 (吳平華 蔣薪建)“這邊準備開挖,把移動霧炮車開過來”“基礎框架已經搭建好了,可以把模板放進去了”……近日在沱江綠道中的簡陽城區防洪及生態濕地走廊工程(FH段景觀工程)(以下簡稱沱江綠道FH段)施工現場,道路兩旁大樹環繞,在生態綠化、綠道建設、景觀打造等施工點位,近100余名工人在烈日下,有序配合,加緊施工,一片繁忙景象。
建設與環保同行
實現綠道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沱江綠道FH段項目位于沱江河西,北起于簡陽市石橋古鎮F段防洪堤,南止于凱麗濱江小區,全長3.1千米,總占地面積約19.45萬平方米。作為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的典型案例,該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F、H段防洪堤濱河生態濕地走廊景觀綠化、綠道建設、防洪堤美化、配套管理用房建設等。“該項目為沱江綠道‘文化環’體系一部分,也是沱江兩岸綠道型公園城市示范片區重點項目,于去年10月開始動工,目前已完成足球場、籃球場、兒童樂園、架空棧道等功能配套設施的基礎施工。”沱江綠道FH段項目現場負責人張楠介紹,下一步,將對完成基礎施工的工程進行外立面裝飾裝修,同時進行綠化施工,鋪設草坪。該段A、B、C區1.6公里綠道預計今年10月可以竣工。
公園綠道的建設既是政之所向,更是民之所望。“現在濱江公園已初具輪廓,盼望能早日建成,好帶家人來感受這公園里的幸福。”周富是項目上的一位工人,從小在石橋古鎮長大,每天看著“家門口”不斷變美,他感慨萬分。項目搶抓進度,緊張施工,環境保護也時刻不忘。在該項目一處土石方施工現場,記者發現,挖掘機正在揮舞著大臂挖土作業,移動霧炮機則實時噴灑降塵,配合十分緊密。“我們要求施工方踐行‘建設與環保同行’的理念,制定環保施工管理目標,注重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精心打造綠色環保型工程。”作為該項目的牽頭部門,簡陽市水務局砂管科科長史玉平坦言,自開工以來,現場施工做到了“不破壞生態,不破壞景觀,不造成水體污染,不造成大氣污染,不造成噪聲污染。”目前,項目施工生產正在平安和諧的環境中穩步有序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該工程不僅現場施工注重環保,在設計上也采用了“生態縫合”的理念。為鞏固生態基底,營造放眼即景、藍綠交融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該工程將采用生態海綿布控,彈性駁岸的建設以及環境友好型鋪裝,植物季相搭配等措施和理念,實現綠道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累計建成綠道192公里
加快培育生態宜居新優勢

城市綠道,是集生態、文化等功能于一體,具有自然特征的廊道,它將生態與城市相串聯,是都市人享受慢生活的幸福廊道。因此,綠道建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今年3月9日,簡陽市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對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工程、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工程、智慧韌性安全建設工程、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一一作出部署,擘畫幸福生活圖景。其中,在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建成公園綠道247.5公里,每年營造公園城市示范場景50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力爭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達到30%,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并穩定提升,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全力塑造簡陽天藍山綠水清土凈景美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形象,實現“環境更優美、生活更幸福”。
簡陽市委十五屆十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培育生態宜居新優勢,圍繞提升城市規建管水平、增強城市綠色生態魅力、增加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增強生活成本競爭優勢等重點,著力推動城市發展理念、建設方式、管理體系和營城模式全方位變革,積極探索“增綠惠民、營城聚人、筑景成勢、引商興業”的營城路徑,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創造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
綠道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鮮明體現,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綠道192公里。簡陽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大綠道建設推進力度,打通重要節點,串聯綠道網絡,并注重特色營造打造精品綠道,優化配套設施拓展綠道功能,讓全市的綠道更加“有韻味、有質感、有溫度”,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