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1日電 (羅心平)為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鞏固“兩通”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日,瀘州市604輛“金通工程”小黃車、1407個招呼站牌通過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驗收。

自去年瀘州市開展“金通工程”試點工作以來,瀘州市運管局與區縣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準施策、真抓實干,多次深入企業調研、考察,制定試點工作方案,成立相關工作專班,抓項目、抓落實、抓突破,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試點區縣依據各自特色開展“金通工程”建設工作,在鄉村客運LOGO標識、村招呼站牌、車輛標識、從業人員標識上進行“四統一”。“金通工程”小黃車在重大節假日運輸服務保障工作中,凸顯了“金通工程”彌補短途運輸短板的重大作用,“金通工程”小黃車成為今年春運的一大亮點。“金通趕場專線”、“金通鄉村旅游專線”、“金通工程祭掃專線”等多樣化運輸方式,滿足了人民群眾探親訪友、出門趕集、踏青旅游、祭祀掃墳的不同需求,切實提高了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目前,瀘州市“金通工程”小黃車使用四川省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管理。通過上傳客運車輛、駕駛員、村級招呼站牌等信息,實現了預約服務一鍵可約、車輛位置一鍵可尋、班次信息一鍵可知,智慧農村客運建設方興未艾,從而確保了6月底前全面完成“金通工程”小黃車“四統一”升級工作。江陽區正在積極打造“金通工程”樣板縣,全市初步構建起了以班線為主、公交為補充、預約響應兜底的鄉村客運服務體系。
瀘州市運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拓展“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服務品牌建設,大力推行農村客運片區化運行、循環運行、服務休閑和鄉村旅游等工作,開展農村公路+農村產業+旅游+民生的深度融合,以建設美麗經濟的交通走廊作為鄉村經濟振興的軸線,因地制宜建設“行、游、健、娛”等多種體驗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確保農村客運“開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管長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