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3日電 (吳平華 單毅夫 李書炳 )13日上午10點26分,隨著第一輛從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橫江鎮開往云南省水富市(縣級市)向家壩鎮的車輛順利駛過橫樓大橋中線,撞擊象征吉祥的紅絲帶,橫跨川滇兩省,福濟敘州區南部片區和水富市向家壩鎮近20萬群眾的橫樓大橋正式通車。
民心之橋 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橫樓大橋工程項目起點位于宜賓市敘州區橫江鎮規劃濱江路,終點位于云南省向家壩鎮樓壩迎新大道,全長260米,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26.5米,設計時速40km/h。
通車后,對于許多長期分居兩地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橫江中學教師李杰家住柏溪街道,橫樓大橋未通車之前,他只有周末才會驅車回家。
“從柏溪往南,從馬鳴溪大橋過來,沿老路到橫江,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就算是走高速,也不過只少10來分鐘。”談起這幾年往返柏溪、橫江的經歷,李杰皺起眉頭。
而距離對于李杰的妻子來說,還不是最擔心的地方。“不安全是一個因素,特別是下了雨后……每次他走,都必須喊他到了之后打電話報平安。”
為確保橫樓大橋早日通車,解決困擾一江兩岸群眾多年的問題,敘州區將橫樓大橋工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實踐。“我們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加機具、加人手、趕工期,確保了大橋如期通車……”敘州區交通運輸局局長方祖平如是說。
13號通車儀式現場,李杰也開車帶著一家人從柏溪過來看大橋。“今天過來只花了半個小時,個人覺得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每天往返上下班。”
“主要還是安全,比起以前沒那么擔心了。”李杰的妻子笑著說。
致富之橋 文旅產業即將騰飛
“從宜賓出發,半個小時就能到橫江古鎮,在古鎮、石城山以及周邊農家樂玩一天,吃了晚飯回宜賓很合適。”游客牟彩說到。
橫江鎮有關河號子、眉毛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古鎮、石城山、蟠龍湖三大景區。因為交通條件的限制,長期以來橫江古鎮雖有4A景區的響亮招牌,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客流量。
橫樓大橋的開通,順利解決了橫江文旅產業發展“吃、住、行、游、購、娛”中“行”這一最重要的環節,打通了橫江旅游的“任督二脈”。
“我接下來將對農莊進行裝修升級,擴大規模,因為橫樓大橋開通了,肯定有更多游客來,我們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橫江鎮碧桃苑農莊負責人郭劍高興地說到。
發展之橋 溝通合作更加順暢

“以前從橫江過樓壩要坐渡船,漲大水、起大霧、枯水期和晚上都過不到船,完全是看老天爺的臉色才能過河,很不方便,現在好了,隨時隨地,來去自如。”橫江鎮居民張松看著眼前的橫樓大橋感嘆到。
橫樓大橋徹底改變了兩岸群眾依靠渡船來往的歷史,把兩岸的交通時間從40分鐘縮短到了3分鐘。
“舉個例來說,以前趕場,在最后一班渡船收班之前,人些就走得差不多了,該辦的事、該談的事就必須抓緊;而現在完全沒這個必要,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談,可以留下來在飯桌子上邊吃邊談,吃完了再慢慢過橋回去。”楊金龍形象地描繪了今后兩鎮群眾溝通的常態。
而在更高層次的溝通層面,橫樓大橋的意義不只體現在時間上。
向家壩鎮是云南境內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的主陣地,主導產業為化工、建材、農特產品加工及物流,而橫江鎮主導產業為蠶桑、文旅,大橋通車后,該如何發揮優勢,共同促進兩地進步?
楊金龍表示:今后,橫江鎮的富余勞動力可以在向家壩工業園區就業增收,向家壩鎮的居民可以到橫江古鎮觀光旅游,形成產品互通,資源互補,優勢互濟雙生共贏的發展模式,各產業板塊之間能夠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
橫樓大橋的通車,打通了敘州區廣袤南部地區發展的第一條通道,為宜賓南向開放戰略實施夯實了基礎,在建成四川南向開放“橋頭堡”戰略的指引下,敘州區接下來將積極推進南部快速通道建設,將南向通道的大動脈再次拓寬,同時,新(改)建石城山至蟠龍湖、向家壩至樓安公路、四烈至鳳儀等縣鄉道路50公里,切實暢通連接南部通道毛細血管,為宜賓加快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貢獻敘州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