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7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17日從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扶貧工作小組獲悉,當前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正不斷創新模式,持續開展大涼山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可持續系統培訓,推動當地教師現代化教學水平能跟上所在州的步伐,為大涼山的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動力。

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所屬的三亞學院的老師李曉倩2020年9月21抵達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覺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到達涼山的第二天,李曉倩便和團隊開始了“摸底”工作。白天大量的走訪、調研、與當地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座談,收集信息;晚上回到駐地整理資料、撰寫報告、制定第二天行程。除此之外,扶貧工作小組總會抽時間到布拖縣村鎮、街道走走,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融入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扶貧不是俯視,更不是走馬觀花走過場,只有深入群眾,俯下身去,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也更能明白他們的需求,現在我們大家都會說當地的一些彝語。”李曉倩臉上洋溢著自豪。
“阿布澤魯小學、布拖中學、布拖民族小學、木爾鄉幼兒園、石咀小學、拉達鄉中心校、交際河中學、東方紅小學、菩提小學……”翻開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成員宋浩的工作日志,每所學校的地理位置、師資情況、學生年齡分布、聽課反饋、評價,學校網絡基礎、教師信息化水平密密麻麻記錄了幾大本,有的還用紅筆標注和注解。
入駐大涼山的第一個月,扶貧工作小組每天駐守工作一線,深入學校調研走訪、走進課堂觀摩學習、融入師生暢談,以大量詳實數據完成了《涼山教育扶貧調研報告》。
扶貧工作小組在一年時間的大量調研、對接、整合資源基礎上提出精準幫扶的“藥方”,依托“智慧教室”“網絡技術”“遠程教育”等智能科技力量助力涼山布拖縣和昭覺縣教育信息技術變革以及提升全縣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智慧教室”是實現教育現代化迭新的第一步。未來吉利將陸續建成覆蓋布拖和昭覺兩縣所有小學的“智慧教室”,以現代科技推動教育革新。
在吉利控股集團的全力支持和持續投入下,首批10間智慧教室已于2020年10月交付使用。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如今,李曉倩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走進阿布洛哈村。孩子們對大山外渴望的眼神與憧憬,李曉倩說:“智慧教室連通的不僅是大涼山與外面的世界,更是連通貧瘠與富足,困頓與希望。”智慧教室讓山里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城里娃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布拖縣民族小學張恒說,以前講雞鴨同籠的數學題,要靠粉筆畫,如今智慧教室的交互動畫讓孩子們一眼就看懂知識原理。石咀小學學生阿約栗色圍著智慧屏幕看了又看,她驚喜地摸了摸“這個黑板太神奇了能發聲還有圖像”。
吉利學院執行院長兼扶貧工作小組組長闕海寶表示,只有從硬件到軟件,從外部打破到激發內生動力,從局部到全域覆蓋與輻射,從培訓到建立促進山區教師成長的多維可持續性教師成長體系,才能助力布拖和昭覺縣現代化教育提檔升級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從而帶動布拖、昭覺縣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讓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成為區域發展的不竭動力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