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9日電 (王暢 余京懋)“現在電能充足了,我們的種植規模也擴大了,我還增購了大型烘干機、通風設備。供電公司定期上門幫我們檢查用電情況,在致富路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8月19日,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石牛鎮雙勝村藤椒種植大戶何永新迎來了“老熟人”——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綿陽瑪瑙)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支隊隊員們。
當前正值藤椒成熟季節,恰逢雨水天較多,隊員們走進梓潼縣石牛鎮雙勝村藤椒種植基地,為藤椒種植戶提供上門用電服務,查看藤椒烘干設備、通風設備是否運行良好,為今年藤椒豐收保駕護航。
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綿陽)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主動服務,62支隊伍實現“市—縣—鄉”三級供電區域全覆蓋。共產黨員服務隊聚焦鄉村振興、鄉鎮改革等重點,不斷拓展為民服務,創新“黨員服務隊+網協員”模式,啟動“黨員服務隊進鄉村”工作,以“柔性隊伍”方式在一線成立供電服務站(所)支隊,進一步延伸共產黨員服務隊服務觸角,讓黨員服務隊的旗幟在服務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四級貫通 織密民生服務網
近日,綿陽市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返鄉創業青年蔣軍從村黨委書記、“網協員”卿官松手上接過電力服務“連心卡”。上個月,國網綿陽供電公司花荄供電服務站黨員服務隊在開展電力駐村服務時,從卿官松處了解到蔣軍近期準備新建園區凍庫,有用三相電的需求,于是同卿官松一道主動上門指導辦理。
“三農”是供電服務的重點、也是難點,黨員服務隊結合“村網共建”工作,發揮電網專業優勢,融合黨委政府鄉村治理優勢,推進服務力量下沉,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貫通。
一年多來,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推進政府搭臺、公共要素單位共同參與的“村網共建”探索實踐。由政府在村社干部中選拔培訓“網協員”,協助開展電力設備運行狀況收集、供電服務需求對接等信息類服務,執行政府下放的電力設施保護、施工協調等“管電”職能,政企協作搭起電力服務進村社入戶的橋梁。
“有了網協員這一溝通橋梁,我們的信息、措施、服務更精準。”桑棗供電服務站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周立金說,這個月他們和安州區千佛鎮東益村“網協員”肖文興一道,開展“黨員服務隊進鄉村”主題活動,對該村7家民宿開展暑期安全用電檢查。該村依托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近8萬人。
事實上,黨員服務隊為推進供電服務和志愿服務網格化,還給每一名支隊隊員劃分了“紅色責任田”,為鄉村群眾提供“一站式”“全領域”服務,在鄉村旅游節、采摘節等重大保電工作中沖鋒在前。
共建的是民生服務網,共享的是鄉村振興。共產黨員服務隊在“村網共建”示范點設立“連心橋電力服務站”,建立支隊“服務日”制度,結合地方“農民夜校”等平臺,開展用電服務、購用電培訓、安全用電宣傳等工作,全力做好服務農村發展“先行官”。
用心用情 賦能鄉村振興
烈日炎炎下,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武都供電所黨員服務隊隊員竇進書,又走在去綿陽江油市云頂山六峽村的路上。39年來,他一直扎根云頂山,這條山路他已經走了2000多趟。
云頂山六峽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高品質中藥材——重樓,深受全國各處廠商青睞,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寶貝”。
每到重樓大量用水灌溉的季節,竇進書和他的隊友們都會走到田間地頭,流動式維護排灌線路和設備,全面檢查漏電設施,及時消除設備隱患和缺陷。
近年來,隨著水泵自動灌溉、電烘箱烘制藥材,重樓的產量、質量不斷提高,藥材產業的發展對電力供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黨員服務隊經過反復走訪和踏勘,決定對云頂山運行了24年的10千伏老舊線路進行升級改造,特別對受雷雨、大風影響最為嚴重的10千伏武北線云頂二組分支線進行重點維護,增強山區線路抵御雷擊、大風的能力。
云頂山地勢險峻,道路狹窄,施工難度極大。面對困難,綿陽公司8支黨員服務隊36名隊員挺身而出,帶著8匹騾馬,身背干糧、肩挑背扛,徒步翻越近5公里山路,冒著山區路滑和腳下深淵峭壁的危險,將重達20多噸的材料和設備運抵山頂。“供電可靠,服務給力,我們村里更有盼頭了,大家都有勁,一起致富奔小康……”六峽村黨總支書記陳莉說。
多年來,綿陽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堅持服務鄉村振興,提高“黨員服務隊進鄉村”活動質量,積極與村社支部結對,參與轄區重要農網建設保障和農網升級改造任務,提供24小時不間斷故障搶修服務,持續拓展志愿服務、增值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