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5日電 四川西部,阿壩之南的汶川,山清水秀、物華天寶,素有“大禹故里、熊貓家園、康養汶川”之美譽。作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國寶大熊貓繁衍生息之地,“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的動植物園”、“科普教育基地”響譽中外。

在阿壩州“九大旅游品牌”中,汶川獨占“大熊貓、大禹故里、大地震遺址”三席。近年來,汶川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建設,以“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總抓手,加快推進南部避暑勝地、北部冰雪勝地“兩大勝地”建設,扎實做好“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大文章。
汶川積極響應四川省“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文旅宣傳新口號。通過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N+旅游”的發展模式,全縣旅游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旅游產品日趨豐富、旅游產業布局全面優化,催生出了一大批旅游新業態、新場景。形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線路、古羌文化體驗游、家國情懷親子研學游、紅色文化游、萌寶熊貓親近游、生態避暑游、特色水果采摘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汶川在整個四川的大旅游市場中“分量”越來越足,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為引領汶川經濟發展的“硬核”。

“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創新推出文旅新產品
從西漢武帝設置汶山郡,到蜀漢大將姜維在此駐防,從紅軍長征精神的播撒,到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根植,在2200多年的郡縣史上,汶川這片土地蔓延著悠久歷史,催生出燦爛文化。
禹的傳說、羌戈大戰、羌族釋比文化、羌族羊皮鼓舞、羌笛、羌繡等10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熊貓節、羌年、O2生態音樂季、大禹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精彩紛呈,蘿卜寨、龍溪羌人谷等地極具羌族特色的文化民俗旅游目的地,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水磨古鎮……吸引了成渝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的廣大游客。

近年來,汶川縣以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為發展新思路。致力落實《汶川縣天府旅游名縣提升行動計劃》,文旅項目攻堅年《汶川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提升等,通過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不斷塑造文旅品牌,繪制文旅藍圖,拉伸文化鏈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映秀鎮宣誓廣場,一批又一批學員在這里重溫入黨誓詞。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映秀,感受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映秀鎮“愛國文化熱”的背后,是汶川在“文化+旅游”的總體規劃下,自2018年起全力推進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成果。當前,汶川縣在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了沉浸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特色課程23門,打造抗震救災感悟路線”等精品路線4條,“大地震遺址”成功入選全省“十大”精品旅游路線。

“自從映秀鎮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后,我家的生意是越來越好,收入也是比以前好了很多。現在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依舊紅火。”汶川縣映秀鎮老地方餐館老板胡良兵如是說。
2018年以來,映秀共承接各類培訓600余期,培訓11.5萬余人次,輻射帶動水磨、三江、臥龍、耿達等9鎮7萬余人增收致富。
“體育+旅游”精彩賽事開啟旅游發展新模式
今年,第四屆汶川馬拉松在映秀愛立方鳴槍起跑,受疫情影響,在(8000)多名報名參賽者中,僅有4000余名跑者在映秀現場開跑,3000余名群眾在各鎮自行參加活動。2021汶川馬拉松以“你跑過就是答案”為口號,意在讓跑者在感受速度與激情的同時,能從跑過的路途中找尋到生命的真諦,用炙熱的心去感受奔跑的意義,感恩過去,無懼未來。

汶川馬拉松自2018年舉辦至今,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國各地跑友的積極參與下,汶川馬拉松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馬拉松賽事為汶川吸引到了更多的關注目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紛紛選擇征戰汶川賽場,體驗汶川特色旅游。
同時,汶川依托縣內田徑場、臨江綠道等完善的體育設施,發展“體育+旅游”,舉辦了熊貓綜合格斗賽、熊貓100越野賽、大青城自行車賽等諸多賽事,拓展了汶川康養旅游產業的邊界。
“在傳統旅游的基礎上融入體育元素,通過‘以賽促旅’為汶川旅游注入了新內涵。”汶川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長王君說。
如今,從“吃住行”到“游購娛”,再到“運健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旅游中加入體育元素,通過在體育運動時深入領略當地特色風情,汶川實踐探索中抓住“體育+旅游”發展新模式,有序開發體育賽事資源、適當設置體育休閑娛樂活動,促進景區體育旅游健康發展。

“農業+旅游”一三聯動打造產業融合新熱點
來到距汶川縣城僅一公里的“汶川無憂花果山”,沿著盤山道路一路上行,道路兩旁種滿了果樹,在這里,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賞雪,一年四季都能體會到田園樂趣。每到水果采摘季,也是這里的老百姓最忙碌的季節,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這里,穿梭在果林間,體驗采摘的樂趣。
驅車來到布瓦村“花果山”觀景平臺,縱覽群山,萬畝現代農業園區盡收眼底,一只趴在直徑22米巨型“櫻桃”上的可愛熊貓成為各地游客打卡新景觀。這是汶川農旅融合,加快培育新業態、新場景的又一創新實踐。
依托農業高質量發展,汶川縣全力打造“農業+旅游”特色品牌,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機遇,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創新采取“線上5G引領+線下精準”團隊營銷模式,打破線下空間壁壘,通過媒體、網紅、抖音、電商平臺渠道,同步對接旅行社和自駕游俱樂部,定制汶川特色水果采摘路線。將特色水果與當地優質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不斷放大以“汶川甜櫻桃”為首的特色水果品牌附加值,助力文、旅、農、商聯動發展。并圍繞“農業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景區賦能化”,不斷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
近年來,汶川縣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提出“兩大勝地·無憂康養幸福十大工程”總體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南部避暑勝地、北部冰雪勝地”建設。在縣域南部,以生態優勢為支撐,以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支點,大力培育以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不斷助力群眾增收。在縣域中部,以大禹文化為支撐,大力挖掘三廟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等資源,豐富四季業態,辦好熊貓O2音樂節,將縣域中部綿虒鎮建設成川西北地區兼具時尚性、文化性和國際性的美食娛樂文旅小鎮。在縣域北部,以特色水果為支撐,依托甜櫻桃、脆李子等資源優勢,建成灞州、威州無憂·花果山特色采摘體驗休閑區,深入推進阿爾溝旅游綜合開發,全面推動從干旱河谷到無憂·花果山的華麗轉型,全面提升“布局優、有特色、標準實、全域動、全民富”的旅游品質。汶川“兩大勝地+無憂康養幸福十大工程”的旅游融合發展“筋骨”越來越強,逐步構建起了處處是風景,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今年上半年,汶川縣實現旅游收入235490.02萬元,同比增長91.02%,接待游客299.94萬人次,同比增長74.38%。全縣GDP占阿壩州GDP總量的21.0%。全縣有國家AAAAA級景區汶川特別旅游區、國家AAAA級景區大禹文化旅游區各1處
“十四五期間,汶川旅游融合發展工作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總抓手,加快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推動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精品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王君表示。汶川將以“大熊貓、大禹故里、大地震遺址”三大品牌為主要抓手,積極培育新型旅游市場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健全涉旅利益聯結機制,出臺全縣文旅創新發展激勵計劃,在“融”字上下功夫,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體旅融合發展。喊響“安逸走四川,無憂上汶川”的響亮口號。
作為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良好的文旅資源稟賦,讓汶川對“N+旅游”融合發展底氣十足。前不久,汶川縣又攬獲“阿壩州文旅融合發展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縣內村鎮、民宿也獲得多項榮譽。浴火重生的汶川,在這場新時代旅游發展的“浪潮”中一展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的風采與活力。同時,借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在阿壩召開的春風,這座新時代的“無憂城”將巋然挺立在岷江之畔,續寫著它的傳奇色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