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6日電 (陳軍德 張浪)26日,一批金屬制品通過“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方式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完成非保稅貨物進出區測試,這標志著“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政策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正式落地。
這是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創新海關監管措施的又一成果。“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是指允許非保稅貨物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存儲,與保稅貨物一同參與集拼、分撥,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

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監管二科科長夏紀介紹到,該制度實現了保稅、非保稅貨物在一個倉庫內存儲,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是海關總署推廣的自貿試驗區監管創新措施之一,為保證該制度順利推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我們積極推進信息化輔助系統建設,與地方牽頭部門、重點企業、技術方等開展專題研討,協調解決系統對接、測試等關鍵問題。”夏紀表示,“該監管制度進一步發揮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物流配送功能,也方便企業根據國內外采購訂單最終確定出口或內銷,充分對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現在非保稅貨物也能進入綜保區存儲了,極大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對此感受頗深的宜合優倉總經理何濤表示:“以前對于保稅貨物和非保稅貨物倉儲業務,我們企業需要在綜保區區內和區外分別租賃倉庫,安排兩套管理團隊分別負責,運營成本較高,現在得益于分類監管政策,實現保稅貨物和非保稅貨物同倉管理,極大降低我們企業的運營成本。”

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正依托中歐班列和國家物流樞紐等開放平臺優勢,瞄準歐洲、日韓、東盟等地區市場,突出發展以整車及汽車零配件、智能產品等為重點的保稅物流,以跨境電商、適鐵大宗商品為重點的國際貿易和轉口貿易,以智能家電、食品冷鏈等為重點的保稅加工,以機電維修、汽車改裝等為重點的保稅服務,著力打造輻射西部、鏈接全球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保稅加工中心、跨境電子商務中心、轉口貿易中心。今年1-8月,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進出口貨值同比上浮約2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