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8日電 (唐倩 潘陽薇)9月28日,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在九寨溝縣召開,會上公布了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縣。成華區委書記趙春淦就成華區如何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結合文化旅游特色資源如何進一步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進行了介紹。

問:請談談參加此次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的感受和體會,并介紹一下成華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具體舉措?
趙春淦:作為參加此次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的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之一,我主要有三點感受和體會。
首先是“有一些激動”。開展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是四川加快推動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強省跨越的生動實踐,也是我們基層區(市)縣以文化旅游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難得契機。近三年以來,成華集全區之力開展創建工作,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如愿以償從候選縣邁入命名縣行列,這不僅是省委省政府對成華文旅發展成效的肯定和認同,更為成華加快轉型跨越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全區上下無比振奮、倍受鼓舞。
其次是“有一些壓力”。天府旅游名縣不是一勞永逸的“終身榮譽”,而是一面優勝劣汰的“流動紅旗”。省委省政府創新實施天府旅游名縣“動態申報”“復查考評”“降格退出”等機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競爭性激勵政策,推動形成了旅游名縣“賽馬”和全域旅游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我們感到,獲評命名縣既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將以此為新起點,始終保持再出發的歸零心態和爭一流的進取精神,全力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努力為全省打響“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國際文旅品牌擔當貢獻。
其三是“有一些信心”。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連續三年召開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明晰了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宏偉藍圖和清晰路徑,為我們更好推動文旅大融合大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乘勢而進、改革創新,進一步“做優、擦亮、叫響”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
在創建過程中,我們堅持文旅是基礎、文商是方向、融合是路徑,扎實推進百大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提升成華文化魅力、旅游實力、文商旅合力,主要采取了“五個一”的新舉措。
一是堅持“一把手”強力推進。我們建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32個部門和11個街道協同聯動”的天府旅游名縣創建領導小組,構建形成了任務明確、統籌聯動、高效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狠抓“一體化”提升打造。我們聚焦打響熊貓之都、東郊文創、樞紐服務等文商旅融合品牌,加快建設成都自然博物館等10余個文旅地標,成功創建了A級景區等7個旅游品牌,加快打造新華坊等“2+11”條特色文旅街區,望平坊旅游休閑街區成為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會示范點位。
三是完善“一條龍”配套服務。我們著力構建“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配套設施和智慧化服務體系,牽頭成立了全球首個“大熊貓”文旅發展聯盟,建成投用了熊貓廣場等重大旅游配套,整體打造百萬平米環東郊記憶藝術商圈,構建形成了“1+N”全域旅游大數據智慧中心,有力推動成華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
四是推出“一攬子”激勵政策。我們編制了《成華區全域旅游規劃(2020-2025)》,制定出臺了“關于建設天府旅游名縣的實施意見”“文創產業35條”等支持措施,構建形成了“1+N”政策體系,為創建工作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五是引進“一大批”文商旅項目。我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成功簽約了華人探索世界等23個重大項目,落地實施106個文商旅融合產業項目,先后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城區、中國魅力都市文旅發展區等榮譽。
問:請簡要推介成華的文化旅游特色資源?
趙春淦:成華區位于成都市主城區的東北部,幅員面積109.3平方公里,在成都傳統五大主城區中面積最大,常住人口138.19萬,區域內文旅資源富集,主要有“兩站、兩品、四地標”。
“兩站”即成都東站和成都北站。成華坐擁成都東站和北站“雙樞紐”,扼守東大門和北大門“雙門戶”,連接川陜路和成渝高速等進出川“大動脈”,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橋頭堡”,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其中,成都東站于2011年5月8日投用運營,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絡重要節點,也是全國第六、西南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年客流量約1.5億人次。成都北站歷史上也稱為成都站或火車北站,1952年7月建成投入運營,先后歷經4次較大規模改擴建,目前的北站于2007年4月20日投運,是集鐵路、地鐵、長途汽車、公交等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還是成渝中線高鐵的起止點,承載著很多外地人對成都的記憶和很多成都游子對家鄉的回憶,對成華發揮西部門戶樞紐功能有著重要輻射帶動作用。
“兩品”即大熊貓和工業文明兩大品牌。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也是全省“三九大”核心文旅資源之一,位于成華區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被譽為全球唯一的“熊貓都市樂園”,目前圈養了224只大熊貓、約占全球圈養數的1/3,2006年被評為4A級景區,是年游客量全省第一、全國第二的單點景區,每年吸引游客近千萬人次。工業文明是歷史留給成華最厚重的資源,作為曾經的全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目前仍留存18處工業遺產、占全市一半以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東郊記憶和紅倉·完美世界,東郊記憶是4A級景區,也是成華首個依托工業遺產改建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先后獲得“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等十多項國家級榮譽。紅倉·完美世界由原禾創藥業老倉庫改建而成,創新“產、娛、教、文”四位一體發展模式,成功打造成為全省首批文旅融合示范園區。
“四地標”即“成都339、萬象城、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動物園”四大地標。成都339因天府熊貓塔高339米而得名,天府熊貓塔為西部第一、全國第五高塔,目前成都339及其周邊多重業態聚集,已經成為來蓉旅游的網紅打卡熱地。
萬象城是成都主城區最大商業綜合體,去年被評為國家五星購物中心,已經聚集了今日頭條、華為旗艦店等一批頭部企業和63家西南及成都首店名店,正加快打造成都主城區商業新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極核、成渝商旅經濟新名片、西部時尚消費新高地,預計2021年銷售總額可突破50億元。
成都自然博物館是西南唯一的綜合類自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05萬平方米,獲得了十四屆中國鋼結構金獎,博物館依托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等方面資源,開放后將是重要的文博新地標。
成都動物園始建于1953年,是成都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動物園,是許多成都人從小到大的歡樂記憶,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先后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被建設部授予“全國十佳動物園”。
問:下一步成華區將如何貫徹落實本次大會精神,進一步擦亮“天府旅游名縣”的金字招牌?
趙春淦:下一步,成華將深入落實本次大會精神,深挖“大熊貓”“大樞紐”“大文創”“大都市”等特色文旅資源,全力爭創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進一步打牢文旅基礎、堅定文商方向、做好融合文章,持續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依托大熊貓品牌打造旅游名區。緊盯“大熊貓基地爭創5A級景區”這一目標,高標準完成熊貓基地改擴建工作,加快打造4平方公里的“熊貓之芯”;大力招引一批大熊貓主題重大文旅項目,加快打造11平方公里的“熊貓之窗”;持續提升“都市看熊貓,安逸耍成華”品牌的吸引力影響力,把35平方公里度假區打造成“熊貓之都”,奮力建設世界級大熊貓保護示范地、文化策源地、國際旅游度假區和國際熊貓文旅消費目的地。
二是發揮工業文明優勢打造文創名區。統籌推進18處工業遺產保護性再造、產業化改造、景區化營造,傳承發揚厚重的工業文脈,聚焦音樂藝術、數字文創等產業招引一批龍頭企業,打造更多的“創、展、演、秀”體驗項目,讓產業園區、商業街區、生活社區融為一體,全力爭創國家級文旅產業示范區。
三是推進文商旅融合打造都市消費名區。充分用好“雙樞紐、雙門戶”等流量資源優勢,深入推進全區“八大商圈”內生式發展,做優精品旅游線路和“2+11”特色文旅街區,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后街經濟等新業態,創新打造“熊貓野趣、公園生態、體育健康”等戶外消費場景,集成提供“從白天到夜間、吃住行游購娛”的全天候文旅消費大餐,奮力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