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張平 程將華)“7-9月份收到上級撥付建黨100周年工作經費5000元……支出公益性崗位補貼2.87萬元、水電費199元、支付購買保險柜費用2300元……”日前,家住達州市宣漢縣蒲江街道辦石嶺社區的陳大爺,坐在自家大門前悠閑的感受著冬日的暖陽,右手一戳他關注的“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該社區10月份收支情況及有關票據一目了然。
“這個監督平臺太好了,坐在家里,手指一戳,社區收支情況、辦個啥子事情,路都不跑一下,全搞定了!”陳大爺古銅色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以前,像陳大爺一樣的村(居)民想了解集體賬務收支情況或者辦個事,只能到村(社區)辦公室或鄉鎮財政所翻閱原始賬本和憑證,跑來跑去自己辛苦不說,還給工作人員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如今,這種“跑跑”現象徹底成為了歷史,這得益于該縣以有效解決基層財務等不夠公開、不夠透明為切口,大力開展的“清廉鄉村”建設工作。

2014年,宣漢縣為規范村級財務行為,在全縣推行了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今年以來,該縣持續深化“一鄉鎮一代理中心”統一代理村級財務會計的記賬和核算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在此基礎上,宣漢縣以村(社區)為基本單元,建立起鄉鎮(街道辦)具體實施,縣財政、縣民政局等縣級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縣紀委監委統籌指導的聯動推進模式,將涉及村(社區)的惠民政策、資產、資源等信息從“線下”動態“復制”到“線上”進入“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系統。鄉鎮代理中心同時建立村級財務在線申報、在線審核、在線記錄機制,賬本、憑證在財務系統和陽光發布平臺系統之間實現同步共享、同步更新、同步公示,村民使用微信就能及時查詢,隨時隨地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不僅僅是公示公開了黨務村務財務,更是將基層干部的用權行為進行了公示公開,干部是否正確行使權力群眾都看在眼里,有助于強化村組干部的自律意識和法紀意識,不能也不敢動‘歪歪心思’。”白馬鎮畢城村黨支部書記鄒顯鋒感觸頗深。
宣漢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唐灼說,“清廉鄉村”建設是實現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建設的重要抓手,宣漢充分調動群眾主動性、發揮群眾監督權,把村(社區)家底“晾在”網上,把集體賬本“交在”群眾手里,群眾“動動手指”就能督促基層干部時刻做到公平公正、隨時保持清正廉潔。

“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不僅能讓群眾查詢到本村(社區)的“三資”“三務”等公示公開情況,該平臺還將惠民政策、一卡通等納入查詢范圍,實現了“應公開、盡公開”。此外,村(居)民可以在該平臺反映問題訴求或建言獻策,問題訴求限時辦結,意見建議及時反饋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群眾滿意度獲得感。
手指一戳,通過手指滑動手機屏幕就能查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家住宣漢縣白馬鎮觀音巖村的低保對象戶老楊,以前每月要知曉自己的低保金是否到賬,要讓妻子乘車到離家8公里的鎮政府去咨詢工作人員。前不久,老楊關注了“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現在打開手機,隨時就能查到低保到賬情況,省心省力。
據了解,“宣漢清廉鄉村”陽光發布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以來,主動公示公開村級“三資”“三務”信息35萬余條,各類惠民政策等信息312條,收到群眾問題訴求及意見建議79條,15.56萬人關注并綁定該平臺,累計訪問量達100余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