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劉忠俊 溫選鵬)近年來,眉山市彭山區以深化職業農民制度試點改革為契機,聚力培育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公共服務等專業人才,構建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據了解,眉山彭山區大力推動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公共服務等領域人才均衡發展,培養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真正把“泥飯碗”變成“金飯碗”的“三農”工作隊伍,讓鄉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探索出了一條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彭山路徑”。
眉山彭山區公義鎮新橋村“博視農場”2號基地,碩士研究生劉沈廳在鄉村振興政策激勵下,承包種植了130畝“春見”柑橘園。憑借學習新型技術的能力,劉沈廳帶動了數百名鄉鄰科學種植特色農業,并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成為當地擁有“高學歷”的新型職業農民之一。

作為四川職業農民制度試點縣和全省家庭農場示范創建縣,彭山區制定了《深化職業農民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出臺了《扶持職業農民監測評估制度》《職業農民培育三級人才庫管理辦法》《職業農民認定管理指導細則》等具體細則,從對象選定、培育扶持、科學認定等多個維度打出綜合配套政策“組合拳”,構建了“選得出、扶得起、能監管、明進退”的選育政策體系。目前,眉山彭山區共選拔農業人才庫(Ⅰ類庫)2096人、職業農民后備人才庫(Ⅱ類庫)665人、職業農民人才庫(Ⅲ類庫)200人,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為破解鄉村振興中人才匱乏難題,眉山彭山區大力營造鄉村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生態環境,通過專題培訓班等模式,筑牢人才支撐“保障墻”。此外,聚焦“點、線、面、體”四維拓展引育人才,讓鄉村人才“引得進、育得精、留得下、干得好”。目前,彭山區共發展家庭農場1862戶(其中省、市、區各級示范農場277戶),家庭農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人民幣5.5萬元,鄉村振興人才困境正逐步破解。

為加速試點改革落地見效,眉山彭山區還結合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通過創新金融支持、涉農保險等幫扶,促進家庭農場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轉變,為農業產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先后建成了國家級水稻制種基地、省五星級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等。
據悉,眉山彭山區還出臺了《家庭農場技術創新扶持細則(試行)》,鼓勵家庭農場主技術創新,申請相關專利技術。通過不斷創新當地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呈現出了活力迸發、蓬勃發展的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