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3日電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的有關要求,2021年7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黨委選派醫務部陶鐵軍、宣傳統戰部吳玉川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知木林鎮駐村幫扶。根據組織安排,醫務部陶鐵軍擔任熱窩村駐村第一書記,吳玉川擔任二木林村駐村工作隊員。此次阿壩行出發時,陶鐵軍的大女兒6歲,小女兒1歲,吳玉川即將與相愛三年的女友登記結婚,但他們為了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奔赴涉藏地區,前往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區進行為期兩年的鄉村振興事業。
從象牙塔走向田間地頭
熱窩村第一書記陶鐵軍祖籍黑龍江省,生長于湖北省江漢平原,1995年考入原華西醫科大學后,就一直學習、工作在華西壩。
當真正要從象牙塔走向田間地頭的時候,陶鐵軍還是會因為未知而感覺到忐忑和緊張。但是他及時調整心態,積極學習黨支部書記的工作職責和要求,全面了解幫扶地區的民族政策和風土人情,主動向脫貧攻堅時期華西第二醫院派駐萬源市鳳凰村以及核工業416醫院派駐黑水縣熱窩村的工作隊員取經,不僅順利完成了心理建設,而且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
“今年最火的電視劇莫過于《覺醒年代》,講述的是20世紀初我國青年的覺醒。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鄉村要振興,就需要我國新時代農民的覺醒。我一定會按照上級要求,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方面,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綿薄之力,并在此過程中,激發農民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陶鐵軍說。
從山東平原農村到四川涉藏地區農村
二木林村工作隊員吳玉川祖籍山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通過大學、研究生,多年一直在外地讀書,2017年畢業后來到成都工作。10月從央企離職選擇加入華西第二醫院,2018年在華西認識了現在相愛三年的女友,并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2021年7月中旬,組織決定選派他到阿壩黑水縣進行幫扶,任期兩年。
“之前都是在新聞報道和跟隨領導下鄉調研時才能接觸到駐村干部的第一手信息,現在自己親身地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感到十分的光榮”。吳玉川說,“女友也理解和支持我的決定,并表示要做好我的后盾”。
臨行前黨組織生活會上他表態,自己一定不辜負醫院希望,做好駐村工作,安心扎根涉藏地區,從農村來,到農村去,腳沾泥土、仰望星空,為鄉村振興作一份貢獻。
扎根涉藏地區,助力鄉村振興
新環境、新對象、新工作內容,工作隊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駐村工作隊到達工作崗位后,第一步就是計劃用最快的時間熟悉村里基本情況,但是很多當地群眾只懂藏語,而兩位駐村工作隊員又都聽不懂藏語,他們克服困難,緊密聯系當地干部,通過入戶摸排和村民大會逐字逐句地把政策宣講到了實處。
在調研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諸多問題:熱窩村和二木林村都屬于典型的高半山藏族聚居村落,通村道路陡、險,雨季塌方、滑坡時常發生,冬季結冰路滑;通組道路入戶難、機耕道牧道路狀極差,存在安全隱患,農業經濟受自然天氣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大,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傳統種養、外出務工和政府扶持。
了解村里基本情況后,駐村工作隊結合兩個村的實際,和當地村干部一起到木都村川貝母現代農業基地和藏香豬養殖基地進行考察學習,并多次到維多村就農特產品的宣傳推廣、住地和村道的環境整治等進行考察學習。兩位駐村干部通過村民大會、農民夜校和黨組織交流活動把新的政策和方針進行了深入的宣傳。


7-9月屬于當地的汛期,在汛期期間兩位駐村干部堅守崗位,多次上山開展“三防兩安全”(防火、防疫、防地質災害,生態安全、安全生產)相關政策的宣講工作。在縣氣象局發布藍色、黃色預警后,并積極主動在村常職干部群中發布撤離和避讓的信息,組織并帶領村兩委干部建立災害應急避險點,有序組織相關群眾撤離。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兩位駐村干部積極主動做好本村的疫苗接種工作和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宣傳工作,多次上山就“紅事緩辦、白事簡辦”進行政策宣講,目前熱窩村和二木林村疫苗接種工作已做到應接盡接,疫苗接種率達90%以上。

駐村期間,陶鐵軍和吳玉川兩位同志多次深入脫貧戶家中,了解民情,并在各自村結合實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兩位駐村工作隊隊員說,在開展涉藏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中,必然會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但有華西第二醫院作為堅強的后盾,他們對未來工作充滿信心。他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華西二院精神帶到平均海拔2800米的熱窩村和二木林村,竭盡全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