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4日電 (吳平華 朱國強 唐軍 )“請人除草一畝地要一百多元,用除草機只需十幾塊錢的油錢就搞定,既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成本。”近日,在位于安岳縣長河源鎮青石村的紅柚家庭農場內,農場負責人江志貴正扶著除草機清理果園內的雜草,果園內各個品種的柚子樹和耙耙柑樹都被果子壓彎了腰,一顆顆金黃的柚子和橘紅的耙耙柑在冬日陽光照耀下格外耀眼。

“2013年,在國家農機政策補貼下,我頂著各方面的壓力采購了水稻插秧機、收割機,耕地機、秸稈粉碎機等大型農業器械,采用機耕機種后,讓我真正實現了農業致富增收。”江志貴清除完雜草后介紹道,當時,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購買農機補貼政策,但因為購買的是大型機械,所以前期投入比較高,家里面對江志貴的決定都不是很支持。

其實,在2013年以前,江志貴已經種植了一百多畝水稻,但因為勞動成本太高等原因,每年只有幾萬元的純收入,收入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為了改變現狀,江志貴毅然決定投入數十萬元,采購了數臺大型農用器械,實現了機耕機種。
據江志貴介紹,以前采取傳統勞作模式時,各個環節都要請工人,一畝地的勞力成本都是數百元,購買農用機械以后,一年下來,一畝地的勞動成本控制在了一百元以內。“除了自己的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節約了成本,每年就近幫村民機耕機種收入都有五六萬元,進一步拓寬了增收渠道。”談到購買農用器械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名樸實的農家漢子充滿底氣地對妻子夸贊自己決策英明。
除了頂著壓力購買大型農用器械,江志貴還結合市場行情,大膽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為自己的農業發展開拓出了廣闊的市場。
“2015年前,我還種植了二十多畝本地通賢柚,但因為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每年效益并不算好。”面對嚴峻的市場行情,江志貴沒有退縮,他經過市場考察,結合本地氣候條件,將二十多畝通賢柚全部改良嫁接了市場銷售行情好的紅心柚、黃心柚和金橙蜜柚等品種。不僅如此,2017年,在長河源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江志貴還在貧困村金堂村流轉了近一百畝土地,種植了金秋砂糖橘、大雅一號、耙耙柑等水果品種,為脫貧攻堅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年我的水稻收獲了十多萬斤,各個品種的柚子也是供不應求,今年部分剛剛掛果的金秋砂糖桔已經以五元一斤的價格賣出了近五千斤。”談及今年的收獲,江志貴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金黃的稻谷、碧綠的油菜、誘人的柚子、火紅的金秋砂糖橘、池塘中跳躍的魚兒……在江志貴的家庭農場,新型立體農業在蓬勃發展。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中,這名敢闖敢拼的新型農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在適當擴大各類種植規模的情況下,發展觀光農業,將自己的農場打造成為集垂釣休閑、采摘體驗、勞動培訓、農機推廣等于一體的新型農場,帶動周邊群眾轉變傳統耕種觀念,在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引領下,實現共同致富增收。”談及鄉村振興的發展,江志貴臉上充滿了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