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9日電(記者 王鵬)記者29日從蜀道集團獲悉,近日四川瀘石高速公路白草坪隧道出口左洞累計掘進700米,禮約隧道項目左洞累計掘進1000米。至此,瀘石高速全線隧道總進尺突破30000米大關。

瀘石高速連接通往甘孜涉藏地區的雅康高速和通往涼山彝區的雅西高速,是中國藏彝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四川省內在建工程橋隧比最高的項目,面對平行近接多條區域性活動大斷裂帶的世界難題,以及疫情、汛情、地災多發等嚴峻考驗,瀘石高速目前全線隧道掘進的30000米,占隧道總進尺的22%。

在工程技術上,瀘石高速加快推進平行近接大型活動斷裂帶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及時取得隧道結構受力特征、抗斷抗震措施、巖爆預測和防治措施等階段的研究成果,以指導現場施工,確保順利完成隧道建設,為全周期運維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瀘石高速隧道開挖現場管理還極其注重“零開挖”“短進尺,強支護”“超前地質預報”“提高監控量測頻率”等理念的推行。“零開挖”即在隧道口用較小創面,減少對邊坡開挖、樹林的砍伐,在確保了邊坡穩定,進洞安全的同時,也促進了隧道周邊生態環保。
“短進尺,強支護”即在隧道取得短距離進尺后,即刻開展初期支護,及時跟進二次襯砌,避免超前開挖帶來的巖爆、掉頂、垮塌等危險。這種方式在瀘石高速全線隧道項目都十分常見,根據圍巖級別來控制進尺量,保證隧道建設總體健康。特別是得妥隧道洞口開挖或遇到沖溝地形時,圍巖級別一般較高,安全隱患比較高,完成初期支護后,就要及時開展中下臺階的支護及二次襯砌的建設。
“超前地質預報”即采取多重手段準確預報掌子面前方的地質狀況,是否可能含有斷層、破碎帶和地下水,而這對于工程建設十分重要。為了更為準確預報掌子面前方的斷層、破碎帶及地下水情況,瀘石高速采用TSP-3D、TGP、瞬變電磁儀、地質雷達,地質鉆探結合內窺鏡等綜合預報方法對前方巖層情況作出精準預報。
“監控量測”即通過設施設備跟進,掌握圍巖動態,對圍巖穩定性、支護結構的合理性、安全性作出評價,以確定隧道施工是否安全。目前,瀘石高速全線隧道都及時開展監控量測,高度重視圍巖變化問題,全線圍巖情況較為穩定,達到安全施工標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