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張輝 吳紹山 陳華偉)四川省中江縣積極貫徹落實國省以工代賑工作要求,通過項目實施,充分發揮“勞務報酬賑濟、基礎設施改善、就業技能培訓、產業發展提升”項目優勢,最大程度發揮以工代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在普興鎮石龍店村以工代賑工程現場,硬化道路、蓄水池砌磚、挖溝修渠……四五十個工人忙得熱火朝天。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組織60余名當地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發放勞務報酬40余萬元。
受疫情影響在家的脫貧戶向素蘭,這是她在工地上工作的3個月了,說起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她感嘆到:“沒想到,今年遇到這種好事,本來以為今年在家找不到工作了,沒想到,在家就可以務工,還能建設家鄉,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關鍵是工資到位非常及時,每月按時打卡到賬,今年有過年錢了。”

正在為施工隊收拾材料張顯國大爺,也忙得不亦樂乎,這位大爺也是工程隊的一員,年近60歲的大爺,是今年中江縣以工代賑項目設置的特殊崗位,專為施工隊守材料和建材清理,張大爺說:“這個以工代賑項目政策真是太好了,這輩子沒有白活,居然有幸參與了政府項目建設,不僅如此,施工隊還為隊員購買了人生意外保險,為我們這些留守在家老弱勞動力從根本上打消顧慮,大家領到的務工報酬大都上萬元了。”
年輕小伙陳合平也是施工隊的一員,工程期間,他先后參與了鎮村組織的施工安全、施工技術、藥桑種植、檸檬修枝疏果、稻蝦養殖等技能培訓。他說:“經過這幾個月的培訓,我不僅掌握了技術技能,我也看到了家鄉發展的希望,下一步我將把所學技能用于發展產業,建設發展家鄉,爭做我們村的致富帶頭人。”
看到這些即將建成的項目,該村黨支部書記陳貴才如獲至寶,心里已經開始盤算,“今天又可以擴大藥桑種植200余畝,發展檸檬產業150余畝,稻蝦養殖100余畝,按照目前用工情況,又可以增加上百人的就業崗位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