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日電 (尼瑪初)“門口這個地今年還是種點菜,看種啥子好一點。”“去年種的蓮花白很好吃,還可以再種點白菜、菠菜這些。”3月1日,壤塘縣2021年“兩聯一進”群眾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壤塘縣干部職工們打包好了日用駐扎到各村各戶,壤塘縣林草局干部周凱剛到村里,還未來得及整理行李就先來到了聯系戶尕德家中,商量著家中的日常。
2012年,壤塘縣創新提出了“群眾工作法”,以“兩聯一進”全覆蓋為抓手,通過干群“結對認親”方式,逐戶與結對群眾,一對一上門認親。時年,壤塘縣林草局被分到了聯系宗科鄉臥龍村,該村有230余戶、900名群眾,其中80戶屬于純牧戶,“老、少、邊、窮、教育、衛生”多重問題集聚,林政案件、治安案件頻發,為改變這個現狀,林草局與宗科鄉黨委變“授魚”為“授漁”,明令禁止干部職工帶著慰問品入戶“走過場”,要求每位干部職工實打實的與群眾交朋友、聊家常、談困難、謀發展,給結對的干部群眾布置共同謀劃脫貧計劃的“家庭作業”。
周凱就此與宗科鄉臥龍村尕德結緣,彼時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周凱剛到宗科鄉臥龍村尕德家中就被她的貧窮震驚。地板上之間布滿了兩指寬的縫隙,黢黑的天花板與墻壁看不出原來的材質,尕德多重殘疾的女兒懷抱著一個啼哭的小嬰兒.....。.周凱只在電影中見過這樣的場面。多重殘疾的女兒、下肢殘疾的兒子、還在襁褓中的外孫、外孫女都指望尕德一人養活,在這個勞動力稀缺的家中,無論是安排尕德種地還是打工都只是一時之計,周凱認識到想要授人以漁就必須為尕德家中的每一個人找好出路。他先是在單位的幫助下為尕德找了生態公益性崗位,有了每年1萬元的固定收入。后來又鼓勵尕德的女兒加入臥龍村云上碉房專業合作社,重拾生活的信心。隨后,又通過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來壤開展巡診義珍,送尕德的兒子就醫,讓他能夠正常行走。并通過政府將尕德的兩個外孫納入到了“事實孤兒”政策幫扶中,送進阿壩州兒童福利院集中教養,解決了一家人的后顧之憂。

尕德脫貧的同時,宗科鄉臥龍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林草局與鄉政府給的這份“家庭作業”的督促下,幫助群眾致富的金點子層出不窮。林草局與宗科鄉在評估中發現,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群眾思想觀念落后,為改變臥龍村的現狀他們決定從“扶智”入手,帶領干部職工挨家挨戶動員學生、完善村規民約、出臺教育獎勵政策、實施普法教育......。通過易地搬遷、居家環境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貌煥然一新;通過控輟保學,學生從不足百人猛增到200余人,到連續多年走出本科生;通過成立臥龍村云上碉房專業合作社,讓村里的婦女有了一技之長;通過實施“六新”工程、“五三”行動,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從“安居”到“樂業”,從“貧窮”到“富足”,11年間,宗科鄉臥龍村實現了一場華麗的轉變。
宗科鄉臥龍村只是壤塘縣開展兩聯一進群眾工作的一個縮影。11年來,一次次鍥而不舍的走村入戶走出了信賴力,一句句知冷知暖的交談訪出了信任感,一次次真心實意的幫扶結出了真情實感,不僅樹牢了干部為民情懷、培養了干部務實作風,又緊密了干群關系、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還取得了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滿意度連續6年居全州第一,2020年獲得“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首位建成了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新實踐了“非遺+”文化扶貧新模式,干部與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滿滿,凝聚起了“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一起拼”的共識。
“此次群眾工作月一定要把握“干部職工駐村開展工作全覆蓋、群眾走訪全覆蓋”兩個原則。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統籌好疫情防控、維護穩定、風險防控、鄉村振興、群眾教育五方面工作,要著力“抓好風險隱患大排查、群眾訴求大收集、政策法規大宣傳、鄉村振興大助力、兩聯一進大促進、制度機制大完善、文明活動大開展、控輟保學大鞏固、志愿服務大普及、基層治理大深入”十大任務。在此基礎上,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動員、學生入學動員、基層黨的建設、外出務工動員、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2月26日,在壤塘縣2022年度縣委縣政府工作會議上,中共壤塘縣委書記張德發發出了再出發、再向前的號召。如今,壤塘縣1600余名干部又一次拉開了3月群眾工作月的序幕,帶著早日建成“美麗幸福壤巴拉家園”的使命,向著波瀾壯闊的新征程,更偉大的新勝利出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