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6日電 (劉忠俊 劉艷婷 趙婉靈 岳瀚誠)3月6日,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減稅與退稅并舉”“提高減免幅度”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稅收熱詞,成為許多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亮相的稅惠新政為企業發展壯大博得頭彩。“非常激動,字里行間都感覺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關心,增加了企業破局發展的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好彩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敏稱,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對未來涌起無盡期盼。
“2021年享受減稅降費政策,企業節省成本近200萬元人民幣,稅費負擔極大減輕。”何敏表示。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稅、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留抵退稅資金直達快享等內容,何敏感慨稱:“對企業而言這是一次新的重大機遇。民營企業發展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重要是持續奔跑的耐力,在宏觀稅費負擔上做好‘減法’,市場主體才能繼續‘輕裝前行’。”
“退稅減稅2.5萬億元,數字背后是國家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決心,也是企業實現更大發展的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九洲電器有限責任公司識別事業部副總經理陳琳稱。“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措施涵蓋更廣、力度更大,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特別是在創新最為活躍的科技型企業領域,打出了一套‘退稅+減稅’的組合拳,用真金白銀幫企業按下了創新發展的快進鍵。”

作為九洲集團的科研型人才,陳琳更關注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談及新政效應,她直言:“希望企業都能用好國家的政策優勢,不斷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主體。”
和陳琳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絲麗雅集團科技副總監易家祥。作為傳統制造業,僅2021年絲麗雅集團在生產技術研發、創新服務上就得到了5400萬元的稅收減免支持。易家祥稱:“相信在更大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傳統制造業將開啟‘智造’新時代。”
受海內外復雜的發展環境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諸多企業面臨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減稅降費成為了助企紓困的關鍵著力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姜希猛稱:“在了解企業最痛點環節基礎上,對癥下藥,實施退稅措施,能最大效率凸顯效應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具體退稅內容,充分考慮到了廣大中小企業實際情況。”
“除繼續將基層工人聲音帶到‘兩會’,我還十分注重疫情反復環境下的惠民新政。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通過減稅與退稅并舉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營造了干事創業大環境,為企業健康、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川威集團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煉鋼廠轉爐車間副主任江勇稱。
江勇表示,2021年公司享受包含支持疫情防控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在內的各類稅費優惠累計9400余萬元,為企業抵擋了鋼鐵產業‘寒冬’侵襲,實現產銷穩定提供了助力。
如何確保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生根,直達市場主體?稅務總局作出了統籌安排。
“關注到稅務總局對新政落地的響應,其中鋪設快享‘高速路’、推送稅費‘紅利帳’和筑牢紀律‘防火墻’等表述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國人大代表、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所長耿新翠稱,希望稅務部門積極推進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出更多像‘網上辦、碼上辦、快速辦’等便民利民辦稅措施,確保科技企業、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企業涉稅訴求有處提、疑惑有人解、涉稅事項便捷辦,讓政策紅利、真金白銀,落到企業口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