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9日電 (楊予頔)作為市民出行的高頻交通工具,兩輪電動車的應用十分廣泛。除日常通勤外,兩輪電動車更多應用于快遞、外賣、同城跑腿等經濟業態之中,且日益發展壯大,但兩輪電動車行業發展生機中也隱藏著安全隱患。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表示,部分電動兩輪車的高頻使用需求與現有國標電池標準不符,部分電動車使用者存在違規現象。以外賣騎手為例,騎手工作高峰期配送時效性要求高,但現有新國標48伏電池續航難以支撐其工作所需。為此,部分企業和騎手存在違規使用60伏大電池的現象,易造成行車與補能的安全風險。
據了解,今年兩會,江浩然提交了關于在細分領域中大力推廣電動自行車換電業務的提案,他認為通過“以換代充”解決電動自行車補能問題,是一個高效、安全的途徑,可在即時配送和居民日常等高頻使用領域做重點推廣。
據悉,為解決電動自行車電池質量安全問題,近年來,北京、杭州、成都等地已經開始推廣智能換電柜。在成都街頭就有不少智能換電柜,小哈換電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成都負責人雷凌介紹,小哈換電在成都已經有數百個網點投入使用。同時,談及換電柜的安全性,雷凌表示,“智能換電柜具備多重安全保護設計,整機做到防雷、防水、防破壞,具備自動滅火及降溫功能,可有效保障消防安全。同時智能電柜具備自動安全斷電報警、符合安規電氣安全要求,柜身單格口對電池控制充換電可做到實時安全監管。”
在成都市錦江區街頭的小哈智能換電柜前,一名外賣“騎手”正在為電動車換電。通過手機掃碼打開柜門后,將自己車上快沒電的電池取出,放進柜中,然后從另一個柜中,取出一塊滿電的電池,裝進自已的電動車內,整個換電過程不到1分鐘。“現在像我們這個行業基本都已經在用換電代替自己充電了。以前充電可能要四五個小時,現在就不到一分鐘,單子都比以前接得多了。而且換電網點也很多,沒電的時候手機定位搜索就能找到對應的網點,很方便。”該外賣“騎手”李先生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