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6日電 (邛莫嘉琳)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春耕生產期間,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大力攻堅克難,盤活耕地資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為全面加快撂荒地整治復耕,新林鎮成立撂荒地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機構,全面排查各村撂荒地戶主、地塊面積、撂荒程度、空間位置、撂荒原因等基本情況,建立臺賬,實施動態管理;召集黨員干部、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等力量,劃片區進行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撂荒土地整治,增強村民愛惜土地的自覺性,全力推進撂荒地整治,開展復耕復種。
全鎮通過分類整治、多措并舉,有序推進耕地撂荒集中整治行動,引進種植能手耕種,逐步解決耕地細碎化和耕作條件差而撂荒的問題,實現村民收益、村集體經濟發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目前,全鎮整治撂荒地達到130畝。

“新林鎮將通過集中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新林鎮黨委書記徐現明表示,著力圍繞產業發展,修通田間路,打造縱橫相通的產業道路格局,補足群眾主糧食種植面積和特色產業發展,讓荒地變為“致富田”。同時,高標準做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試點,促進糧油產業發展,保障糧油安全。
目前,該鎮已完成豆玉復合種植面積900余畝,促進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放眼望去,曾經撂荒已久的土地,歷經挖掘機和推土機的耕作,地被攤平、翻新,重煥生機。下一步,該鎮將繼續組織農技人員跟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情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作物生產的技術指導,幫助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困難,盤活耕地資源,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