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0日電 (鐘桃)6月的稻城,正是蟲草大量上市的旺季。蟲草的身價根據產地、大小、色澤、飽滿度和完整度分出多個價位,從每根12元到每根150元不等。雖然有的農牧民一天可以銷售10萬元以上,但是部分農牧民卻并無條件將自家采挖的蟲草帶到市場“變現”。針對這一情況,瀘州市第六批對口幫扶稻城縣工作隊隊員、掛職稻城縣噶通鎮黨委副書記的楊大川決定當一次“帶貨員”。

楊大川通過請教當地干部和走訪以蟲草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牧民,掌握了基本蟲草知識后,便利用下村走訪和周末時間攜手工作隊其他掛職人員,前往轄區高海拔蟲草采挖點,幫助偏遠山區農牧民銷售蟲草。
第一次進山收購蟲草的楊大川,一邊通過手機微信和抖音平臺直播蟲草采挖的過程,一邊講解蟲草的功效。經過一番努力,楊大川從農牧民手中收購銷售了900多根新鮮蟲草。
“直播帶貨是疫情下的應急方式,第一次當帶貨員,幫大家代購高原特產,還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是很會吆喝買賣,但我只有一個想法,憑借著助人為樂的本心,幫助當地農牧民順利把特產賣出大山去,讓更多的人買到貨真價實的源頭蟲草。”楊大川一邊學著當地農牧民清潔蟲草,一邊和隊友們分享道。
除了上山進行蟲草采購,瀘州市第六批對口幫扶稻城縣工作隊的隊員們各有“帶貨妙招”。有的利用周末時間,直接在縣城蟲草交易市場“直播比選”,有的對接當地蟲草特產專賣店,引導掛職轄區鄉鎮的農牧民將散賣的蟲草在專賣店直銷,還有的利用家訪的機會,在一碗酥油茶的交流時間里,就幫助當地藏族同胞賣出蟲草。
“拉姆,再幫我真空包裝30根新鮮蟲草,30元1根那種,我一會兒來你家打包快遞。”掛職稻城縣鄉村振興局的丁偉,憑借工作原因多次走訪農牧民,并聯絡當地消費扶貧助農增收慈善協會,通過一年多的掛職鍛煉,現在已經是“帶貨小能手”。掛職干部們為農牧民辦實事,主動上山、進市場、進藏家的幫扶帶貨模式,實現了“高原內外”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千方百計促進蟲草產業增效,讓農牧民得實惠。
哪里的農牧民有困難,哪里的特產銷售有阻礙,瀘州對口幫扶隊伍就出現在哪里。一次次行之有效的直播帶貨、銷售推廣,把瀘州掛職干部和稻城群眾的心拉得更近,感情更深厚,鄉村振興的道路也越走越寬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