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3日電 (吳平華 唐龍會 蒲歡)進入盛夏,宜賓市敘州區各地陸續迎來水果、蔬菜大豐收,優質農產品吸引各路經銷商前來采購。
“宜賓茵紅李”是敘州區優質特色水果,在2013年獲得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連日來,在柏溪街道少峨村憫農果園種植基地,成熟的茵紅李掛滿枝頭,果農們紛紛下地忙著采摘。
“今年這個園區的產量大約是40萬斤左右。如果按照均價3.5元到4元每斤,收入可能有100多萬元。”少峨村種植戶歐偉喜笑顏開道。
每年茵紅李成熟的季節,水果收購商開著大貨車在路邊三三兩兩排開收購果子是敘州區一景。今年也不例外,水果商曹代彬在敘州區收購茵紅李有三年了,為了收購到優質的果子,今年他早早地和種植戶進行了對接。今天,他收購到了一萬余斤。
“今天收購了一萬余斤。這個果子的銷量是比較好的,我們的客戶很喜歡,口感、顏色、個頭品質都不錯,全國各地比如廣東、福建、上海、深圳等城市都有我們的銷售點。”曹代彬介紹道。

據悉,全區茵紅李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預計今年產量將達3.5萬余噸。
除了傳統的茵紅李產業豐收外,雙龍鎮黃格村的500畝蓮藕也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雙龍鎮黃格村生態蓮藕種植基地,村民李小平正忙著收割自己家的蓮藕。去年幫承包商采挖了一年的蓮藕,看到收益非常不錯,今年他自己也加入到種植隊伍。
“我自己今年種了十多畝藕。其中早藕種了一畝,現在挖了一半,單價是6至7元,賣了1萬多元。”李小平笑著說。

黃格村種蓮藕已經有五六年的歷史,依托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所產的蓮藕潔白如玉、個大肉嫩。近年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黨組織流轉土地,反包給大戶進行經營;大戶與專業合作社、農戶直接簽訂合同等方式,有效推進蓮藕種植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如今,蓮藕種植規模從最初50畝,逐漸發展到今年的500畝。
“黃格村蓮藕田去年畝產2500至3000斤,每斤的價格是2.5元至4元。今年的價格比去年要高,粗算下來,黃格村全年藕產業收入預計在300萬元左右。”黃格村黨委書記兼村主任韋如軒介紹,黃格村產出的藕通過專業合作社加公司的銷售模式進行銷售,通常銷往成都、重慶、北京、廣州、上海等全國一二線城市。
據了解,當前黃格村已建成標準化蓮藕種苗繁育、商品蓮藕生產示范基地,年產量達100萬斤以上,長期帶動周邊近40人就業,有效助力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