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5日電 (趙康明 邱滟茹)“水稻已進入破口期,正是病蟲防治關鍵時候,在無人機飛防的基礎上,大家還要針對田塊病蟲發生,進行補充防治。”連日來,在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五里村水稻高產攻關項目示范田里,無人機都在對稻田噴施農藥,植保農技員聞光榮為水稻種植戶診斷、識別、防治水稻病蟲。

納溪區是四川省水稻主產區,今年栽種水稻29.5萬畝。受雨水偏多、濕度大、低溫寡照天氣影響,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等水稻病蟲發生率較往年偏高,且適宜施藥天氣較少,給水稻病蟲害防治造成很大難度。
為加強全區水稻病蟲害防治,確保大春糧食豐產,納溪區農業農村局在前期指導種植戶帶藥移栽、安裝殺蟲燈等基礎上,整合區、鎮(街道)30余位農技專業人員,分赴各鎮(街道),重點對水稻高產攻關項目區、稻魚共育項目區、種糧大戶開展水稻病蟲害調查、識別、防治培訓,輻射帶動全區水稻種植戶,掌握科學有效防治方法,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防控技術落實到田。
截至目前,納溪區水稻病蟲害防治42萬畝次,稻田平均防治1—2.5次,防治率達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