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6日電 (陳軍德 張浪)記者6日從成都市青白江區獲悉,在成都青白江科技戰線上,活躍著一支“編外”生力軍——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他們常年奔走于田間地頭、城區街道、工礦企業,傳技術、送信息、抓培訓、搞服務,在實踐中勾畫出一道美麗的“夕陽紅”。
青白江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成立于2010年12月,現已發展會員147名,會員主要是各行業離退休的老科技人員、老教師、老醫生和老文藝工作者。他們在退離工作崗位后,沒有選擇享清福、安度晚年,而是在“新”的崗位上大顯身手,真正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時節。在城廂鎮十八灣村青白江綠土地家庭農場里,一串串令人垂涎三尺的葡萄掛滿枝頭,等待著大家去采摘。農場主徐福基望著滿園的葡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徐福基的農場也迎來了三張熟悉的“面孔”——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農業專家施尚澤、劉富光和賈瓊章,他們又來給農場把脈問診、傳經送寶了。
施尚澤,原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是農作物遺傳育種及耕作栽培方面的專家,他帶領老專家們經常深入到徐;霓r場里,手把手地傳授農業科技知識,一來二往,與徐;愠闪耸烊。
大棚里葡萄架下,71歲的施尚澤顧不上天氣炎熱和徐;贿呑屑氂^察葡萄的結果情況,一邊查看有無病害需要處理,不一會兒汗水就順著他的臉頰流了下來。
徐;嬖V記者,他與區老科協的專家們結緣于2013年。打那時起,專家們就一直關注農場的葡萄產業發展。從葡萄發芽、整枝到疏蕾、疏花、疏果,再到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老專家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生長環節,在技術管理上進行悉心指導。
據悉,截至目前,區老科協已在全區組建了8個“科普基地”,開展38個新品種、16項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均獲得成功,其中3家獲市級科普基地;組建2個市、區老科協“支農助農聯系點”,專業種養大戶22家,家庭農場、涉農企業16家均獲得國家、省、市、區政府支助;聯系工業企業5家,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科技支助項目6項。
“先進、簡潔、實用、環保、安全、高產、高效、值得推廣,老科協充分發揮了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為全區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和引領作用!眳^科協主席任濤表示。
為更好地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協會組織農業專家在青白江區多個鄉鎮和涉農企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食用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稻田科學養魚技術”“川惠特種山豬健康養殖技術”“現代優質葡萄栽培技術”“川明參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會。發放技術資料5739份,培訓人數達14639人,涵蓋青白江所有食品加工企業、農業協會、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以及種養殖大戶。
區老科協的黨員、會員受到國家、省、市、區等各級表彰33人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老科技工作志愿者等不斷充實著這支隊伍。協會從2012年至2021年,連續10年獲得市老科協“先進單位”稱號。這支一往無前的“勁旅”,用智慧和汗水,讓一項項科研成果新技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一一個個科技示范基地瓜果飄香,一群群勤勞樸實的農民收獲希望和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