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日電 (記者 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3月1日在成都簽署《關于人機協同AI智能考古共創研發的合作協議》。雙方將以三星堆為試點探索人機協同AI智能考古方向,創新研發AI技術在輔助文物修復與繪制考古線圖方面的應用工具,提升文物考古行業的科技水平,助力推動中華文明考古探源工程。

據介紹,截至2022年11月,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共出土編號文物17000余件,較完整器物2400余件,目前已全面開啟文物修復、整理和研究工作,大量殘缺、開裂、變形、腐蝕嚴重的出土文物需要及時進行清理、拼接、整理和保護修復,任務非常繁重。

實際上,除了三星堆遺址以外,四川省其他考古發掘工地每年至少出土上萬件文物殘件或標本,而該省從事文物保護及修復的一線人員不足200人。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僅2021年實施的基本建設考古項目就多達1388個,大批量新發掘出土的文物亟待修復,現有修復人員難以及時完成如此繁重的修復任務。
受修復力量短缺及保護修復原則制約,傳統文物修復無法快速對文物價值進行充分體現。而運用數字化和人機協同智能技術開發的文物虛擬修復可以在不干預文物實體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研究和修復目的,進行快速、無限次調整的多種表達和展示,滿足不同受眾和場景需求。但當前虛擬修復還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對素面或外形相似殘件以及未知器形文物的虛擬修復難進行、成本過高等問題。
而基于計算機視覺和AI前沿技術的文物虛擬修復技術,可從文物顏色、紋理、斷面的幾何形態等信息計算入手,實現出土文物碎片虛擬拼接、矯形、復原,大大提高文物碎片拼對效率。在建立文物數字化大數據的前提下,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高效地識別文物造型、結構以及局部紋理的相似性;AI利用模式識別對比已標注文物的年代或文化屬性,協助研究人員開展考古與文化研究。
經反復調研論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考古專家團隊與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的AI算法技術團隊決定合作開展人機協同方式下的AI智能輔助文物修復實驗,嘗試找到數字技術的一種解法。
目前,技術團隊基于經典三維形狀分析的算法,已在少量現有公開的文物數據集上打通流程,初步驗證 AI算法對文物修復拼接具備可行性,下一步將獲取更多其他文物數據進行測試。同時,基于三維深度學習的碎片拼接算法,在完整雙碎片拼接任務中取得一定效果,精度在仿真數據集上處于學界算法的領先地位,下一步可拓展到多碎片實驗中。
不過,三星堆的文物形狀多樣,紋理復雜,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樣式,且三星堆文物距今年代較遠,鑄造手段與現代工藝不同,難以自動化根據傳統指標進行修復判定,基于經典圖形學算法的修復手段難以實現好的效果,未來技術團隊將結合人工智能數據驅動的方式進行優化。
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李蓓表示,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加強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開展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探索研究,已成為考古學發展趨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的合作項目,必將大大促進文物資源、考古成果研究闡釋與保護利用的深度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