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8日電 (王強 翁日東 習天宇)近日,中國石化西南油氣田難動用儲量合作開發項目天然氣2023年累計產氣量達50018.81萬方,年產氣量突破5億方。截至今年10月底,難動用累計產氣量達7.65億方,為川渝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巴蜀大地作為川渝“氣大慶”建設的主陣地,千余億方的天然氣儲量沉眠地下難以動用,埋藏深、施工難、成本高等難動用儲量的開發,已然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主旋律。

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功川渝天然氣基地,早在2021年5月,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難動用儲量合作開發項目部應運而生,以期打開難動用儲量高質量開發的突破口。
圍繞“部好井、打好井、選好層、提產量”目標,針對西南地區復雜的地質條件,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集中優勢兵力,組建專家團隊,在難動用儲量開發領域開展集智技術攻關,攻克了前期“鉆速低、復雜多、周期長”難題。并先后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件、外觀專利1件、軟件著作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論文5篇,形成3大關鍵技術,取得提速提產雙突破。
圍繞如何實現高效鉆探開發?該公司創新性的提出了低成本智慧鉆井技術,建立斷縫體地層高效防漏堵漏、多重雙效鉆井液、小井眼窄間隙長效封隔固井等關鍵技術,依托系統優化鉆井理念,以地質分析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以科學鉆井的技術手段,達到提高鉆井效率、降低鉆井風險、縮短鉆井周期、降低作業成本的目的。
同時,該公司與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經緯公司深入合作成立技術支撐團隊,統籌協調提速提產工作,聯合成立前線生產指揮中心,推進大生產運行和單井運行機制,支撐平臺以生產高效率創造經營高效益。
截至今年10月底,其難動用儲量合作開發項目共施工15口井,完鉆井平均鉆井周期146.24天,縮短46.29%;平均機械鉆速6.01米/小時,提升110.14%。

四川盆地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天然氣儲量產量主要增長地區。作為天然氣大發展和川渝天然氣基地主戰場上的主力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鉆井一分公司找準方向、細化措施,擔當作為,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推廣清潔生產,實現綠色鉆井,全面提升服務油氣勘探開發保障能力。新盛206井成功舉辦了公眾開放日,承鉆該井的70195鉆井隊還榮獲“西南工程綠色標桿基層隊”稱號。
據了解,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鉆井一分公司積極參與難動用儲量合作開發項目建設,先后有80111鉆井隊、70195鉆井隊、70839鉆井隊等6支隊伍參建,安全完成了15口井中的11口,進尺占76.47%,工程優良率達到了100%,累計天然氣產量達5.67億方,并刷新了多項鉆井施工紀錄,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西南地區天然氣開發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