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李米 劉東)近日,在綿陽市三臺縣樂安鎮金家村,40余名志愿者沿著凱江河道撿拾紙屑、果皮、白色垃圾等,并向河岸附近居住的村民分發生態環境保護宣傳資料。

“三臺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大家眼前看到的凱江是三臺縣一條重要河流……”活動現場,三臺縣生態環境局黨總支書記劉東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向環保志愿者和周圍群眾講解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今年以來,三臺縣以“美麗三臺,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積極舉辦專項教育培訓,致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構建“大環保”格局,牽頭組建志愿服務大隊,同步覆蓋三臺縣級部門、鎮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和社會環保人士建立各分隊。目前,三臺縣共登記志愿者887名,招募宣講大使170名,聯系帶動參與人員8000余名。
利用現有農民夜校、文化室、農家書屋、基層黨校等教育基地,通過線下宣講、視頻會議等方式,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提質、環境網格化監管、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類等專題培訓60余場次,參訓人數達12300余人次。
此外,三臺縣還立足當前農村實際,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充分運用各種載體,開展主題宣傳進鄉村、“壩壩會”等多項活動;各部門充分利用村委會、文化廣場等場所,開展環保宣講、綠色環保電影播放、生態環保專題文藝演出等活動。
據了解,目前,三臺縣已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287個,打造市級美麗宜居鄉村示范點1個、縣級美麗宜居鄉村示范點3個。其中,古井鎮凱江村通過試點示范打造,創新實施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真正實現全村生活垃圾不落地,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蘆溪鎮涪城村創新宣傳動員機制,推行家庭積分制、垃圾回收積分超市以及紅黑榜評比等措施和制度,充分激發社員群眾主人翁精神,推動群眾形成“村莊自己住、環境自己護、責任自己負”的生態環境保護自覺意識。
下一步,三臺縣將持續引導社會各界和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完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