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3日電(吳娟)近日,四川省財政廳正式印發《市(州)政府預算績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政府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多維度對市(州)財政運行狀態進行精準“畫像”。
什么是政府預算績效評價?
什么是政府預算績效評價?簡言之,就是上級政府財政部門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下級政府財政實施綜合績效評價,以反映財政運行管理的基本狀態。開展政府預算績效評價和結果運用是建立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鏈條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四川省財政廳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出實招、求實效,走出了一條符合四川實際的績效路徑。
據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辦法》的出臺,是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又一次探索,是對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補充,必將激勵引導市縣進一步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將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進而實現財政高質量發展。
指向鮮明!融匯財政高質量發展的最新要求
《辦法》緊緊圍繞財政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歸集了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水平三個板塊13類27項指標,最終形成綜合評價結果,是政府財政管理的“指揮棒”。
收入方面,體現做大做優收入“蛋糕”、財政支撐更加有力的要求。通過對均量、總量、增量及變化率等指標共同評價,避免“簡單粗放看數字”,真正引導市(州)建立“支撐強、質量高、貢獻大”的收入增長機制。
支出方面,體現剛性據實兜底保障、彈性據效量力安排的要求。通過對運轉、民生、發展等方面資金保障情況進行評價,引導市(州)建立“運轉高效有序、民生投入穩定、發展支持有力”的支出保障機制。
管理方面,體現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可持續的要求。通過對執行進度、庫款保障、風險防控、監督檢查等7個方面開展評價,引導市(州)建立“基礎更加嚴實、風險逐步緩釋、績效充分凸顯、監督持續用力”的財政管理機制。
系統全面!彰顯財政管理的核心要義
“我們在遵從財政部相關辦法,充分總結既往考評經驗,吸納兄弟省市有益做法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探索形成《辦法》”。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辦法》以引導市(州)全面提高政府預算績效為導向,包括總則、評價內容、組織實施、附則4個部分、共13條,具有以下三方面鮮明特點:
精準度高。評價指標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預算績效管理的綱領性文件精神,充分體現提高收入質量、優化支出結構、防范運行風險等財政高質量發展要求,精準反映市(州)財政管理績效。
比如:“庫款保障”指標,從月度庫款保障水平、年度資金結算差欠規模、暫付款占支出比重等方面進行評價,精準反映各地庫款管理情況;“人員和公用經費”指標,對需求數與預算數偏離度、執行數與預算數偏離度進行評價,精準反映各地人員和公用經費預算編制及到位情況。
支撐性強。評價指標注重全面,對財政管理進行全方位、全流程梳理,避免指標遺漏缺失;強調協調,指向明確、相互支撐,防止指標交叉重復;區分輕重,通過權重分配體現影響程度,避免“吃大鍋飯”。
比如:“支出保障”指標,從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三大板塊入手,體現支出保障的全面性;“管理水平”指標,涵蓋庫款運行、風險防控、基礎管理等方面,采用差異化權重,是對財政管理水平的全面體檢。
簡明直觀。主要采用常見、易于理解的評價指標,能夠直接表明指標的含義和導向,不產生歧義和偏差;指標解釋盡力做到直觀明了、通俗易懂,避免冗雜晦澀。
比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專項債券支出進度、人均公共服務支出、一般性支出占比及變化率等指標,各級財政部門在日常運行監測中普遍使用,簡單明了、內涵清晰。
逗硬獎懲!展現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有利于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022年,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政府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年度績效結果予以通報,對綜合管理強、績效結果好的地方給予一次性財力獎勵,并與次年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等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掛鉤”。
既要“評”還要“用”,此次《辦法》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充分體現獎優罰劣。
一是通報獎勵。財政廳每年發布政府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并通報市(州)政府和財政部門,對評價綜合得分排名前8位的市(州)給予一次性財力獎勵。
二是分配掛鉤。將評價結果與財力性轉移支付分配掛鉤,加大對績效管理好的市(州)補助力度。
三是整改提升。對評價綜合得分排名后2位的市(州),要求制定年度績效提升工作措施并報財政廳備案,督促加快整改短板弱項,推動績效管理水平整體好轉提升。
總的來看,此次《辦法》的出臺,填補了政府、部門、政策、項目預算績效評價“四張清單”的空缺,標志著我省正式建立起全方位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下一步,財政廳將繼續積極探索,推動全省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走深走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