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劉剛 顧君輝)近年來,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積極激活用活“紅色資源”,打造有故事、有內涵的“紅色坐標”,進一步擴大了“紅色文化”的影響力,為“挖掘好紅色文化、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提供了“實踐指南”。
著力設計新路線,讓紅色文旅“活”起來
充分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馬邊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探索建設“課堂+基地+教學點+研學路線”的紅色教育基地,重點開發“基地-煙峰彝家新寨-谷溪美村”和“基地-建設彝山人家-云上福來”等“沉浸式、觸動式”現場教育路線,突出了基地在紅色活動、特色服務等方面的宣教能力;組織黨員干部“聆聽一場紅色故事、主講一段英雄歷史、重溫一次入黨誓詞、走一趟紅色路線”活動,引導黨員干部與歷史“面對面”,與歷史人物展開“紅色對話”,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凝聚奮進力量,推動“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著力書寫“馬邊故事”,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蓄力啟動《馬邊簡史》編纂工作,該書著重描繪了馬邊發展的歷史脈絡、小涼山彝族地區的民俗風貌、彝鄉兒女攻堅克難的脫貧紀實,致力于向縣內外廣大黨員群眾推廣“有用的舊知識”,拓展“歷史科普的新大陸”;用“馬邊故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全面對標對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著力打造新平臺,讓紅色傳承“活”起來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了“福來村鄉村振興示范教育基地”“民建社區史館”“小谷溪村發展印記館”“民建鎮城南社區史志閱覽室”等一批研學平臺;各類平臺對外開放,通過讓更多黨員群眾深入了解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潛移默化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依托各類平臺,逐漸形成了30分鐘“紅色文化生態圈”,對涵養鄉風文明、助力基層治理發揮了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