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7日電 (劉剛 董昭 羅偉)“今年我的身體出了一點問題,全靠村委會和村干部的幫助,才讓自家的田地沒被荒廢。現在種下了大豆,明年就有盼頭啦!”近日,在自貢市沿灘區富全鎮蒲余村7組村民田慶華的田地里,村“兩委”為他借來的拖拉機忙著耙田,便于之后農作物的種植。

據介紹,今年以來,沿灘區富全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引導群眾通過農戶復耕、黨員代耕、業主流轉、集體代耕等模式,以黨員帶群眾、大戶帶小戶,全面帶動農戶配合耕地“非糧化”和“非農化”工作。
為嚴守耕地紅線,守牢糧食安全,富全鎮深化黨支部引領、“頭雁”帶領、班子帶頭和黨員帶動“一引三帶”模式,讓黨員亮身份、作表率,切實把“撂荒地”變為黨員“責任田”。同時,加強網格賦能,建立健全“鎮、村、組”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和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黨政同責、全員參與、上下聯動”的管理新格局。
如今,在富全鎮的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積極與農戶溝通協調,調動起農戶“種糧”和“還耕”的積極性。并針對愿意流轉土地的農戶由村集體組織統一代耕,勞動力不足的戶頭黨員志愿者上門幫耕、代耕,全面調動了群眾種糧的積極性。
據悉,下一步,富全鎮將堅持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推動黨員干部帶頭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宣傳,分類制定“還耕”方式,切實提高群眾復耕復種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廣大農民群眾珍惜土地、保護耕地、用好耕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