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9日電 (伍排勇 楊玲)2023年以來,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在對口支援汶川縣工作中,緊盯汶川縣“一區兩地六示范”戰略目標,把汶川所需與長興所能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實施“智力援汶”“產業富汶”“民生暖汶”“交融興汶”“文教潤汶”五大工程,書寫鄉村振興的滿意“答卷”。
截至目前,建設類項目完成投資4700萬元,投資完成率100%;支付資金4628.2萬元,資金支付率98.47%;汶川特教學校宿舍樓、七盤溝標準廠房等項目相繼建成,項目竣工率100%。
深化“產業富汶”,造血功能進一步增強

雖然寒意籠罩,但在七盤溝川青甘高原物流產業園區內的汶川縣來料加工致富工坊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縫紉機在工人的操作下加快運轉,一件件兒童罩衣、體恤衫、無痕內褲等完成了定制生產。
“我現在做了多少件,手機上就能看到,你看,上個月我掙了4000多塊錢。”威州鎮七盤溝村村民蒲應娟立馬拿起手機點開給記者看。
依托浙江豐富的原料和市場優勢,持續加大短褲、童裝、罩衣原料供給,深化技能幫扶,升級優產管理系統,引導工坊自主發展,成立羌繡大師工作室,將藏羌元素融入其中,開發出香囊、靠枕、圍腰、坐墊等新產品,注冊“阿浙秀”“秀禹義”商標,設立自選超市自產自銷,“阿浙繡”被評為首批“凈土阿壩”州級特色勞務品牌。
“今年預計完成加工量600萬件,同比增長50%,帶動2000人就業增收。”來料加工致富工坊總部負責人楊梅說。
為豐富川青甘物流園經營業態,汶川縣投入長興捐贈資金150萬元,建成500平方米阿壩州內一流的電商共享直播基地,助力農產品銷售,今年實現消費幫扶17000余萬元。

在汶川縣漩口鎮集中村,占地50畝的吊瓜示范產業園,每到豐收的季節,枝繁葉茂的瓜藤下就會墜滿黃中透紅的吊瓜,煞是喜人。“相比茶葉、獼猴桃等其他種植作物,這個吊瓜是當年種、當年產,一次投入后可以多年受益。而且發展到三、四年是吊瓜的高產期,目前經過前期試種,吊瓜非常適合我們村發展。”漩口鎮集中村黨支部書記郭文芳表示。
借助吊瓜試種成功趁熱打鐵,今年長興縣又向汶川縣捐贈7200株吊瓜種苗,新拓展種植基地120畝,建成20畝高標準的吊瓜產業示范園區,逐漸形成以漩口鎮集中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水磨、三江的吊瓜種植群,全縣吊瓜種植面積達到300畝,畝產吊瓜子200斤以上。

此外,今年還實施了“湖羊入汶”工程,兩地以“湖羊”為媒,在水磨鎮寨子坪打造了占地約10畝的湖羊養殖基地,長興縣呂山鄉捐贈100頭湖羊種羊落戶汶川水磨,在推動畜牧品種改良的同時,開啟兩地“攜手奔共富”的新征程。
延伸“交融興汶”,交流互鑒進一步深入
2023年,長興縣向汶川縣選派專技人才16名,開展醫療、教育等方面對口幫扶行動,汶川縣選派黨政干部4名、專技人才10名到長興掛職歷練。
“今年我縣落實《汶川縣關心關愛援汶掛職干部人才十條措施》,評選表彰浙江援汶干部人才10名,確保掛職干部人才安心工作、干事創業,樹起實干爭先的鮮明導向。”汶川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3年長興與汶川兩地深入推動交流互動,安排“三交”項目22個,內容涵蓋干部交流、學習考察、師生研學、感恩夏令營等方面。今年累計幫助培訓鄉村振興干部3000余人次,培訓鄉村振興人才2500余人次,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進一步提升。同時,發揮長興汶川勞務協作服務站作用,聯合開展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14期1971人次,舉辦對口支援專場勞動力招聘會2場、校園招聘會1場,幫助汶川勞動力新增就業3362人,助力群眾穩定增收。

為推進汶川縣鄉村振興建設,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兩地深化“村企結對”幫扶,16家長興企業與汶川16個村開展結對共建,捐贈幫扶資金32萬元。投入對口資金50萬元硬化威州鎮布瓦村村內道路2000平方米,新建堡坎700立方米;投入對口資金40萬元,開展蘿卜寨村道路整治600米,污水管網1500米及附屬設施,改善村莊面貌和人居環境,讓群眾切身感受對口支援帶來的變化。
“改造前,水溝里的水經常滲透到我們的墻內,現在直接排到管網內,方便多了,寨子的環境也好了,游客來我們這里旅游環境心情也都好。”威州鎮蘿卜寨村村民袁紅強對村里的雨污管網改造很是滿意。
著眼深化對口工作,長興駐汶川工作隊隊長、汶川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永新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在民生實事上持續用力,在產業幫扶上持續著力,在鄉村振興上持續發力,把對口成果寫在汶川大地上,讓當地群眾切實感受到對口支援帶來的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