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7日電 近日,四川涼山州鹽源縣梅雨鎮黑山村水稻現代農業園區內,金黃的稻穗低垂,微風吹過,掀起層層稻浪,機械收割、農民采收,滿眼都是豐收的景象。
稻谷整齊地鋪在稻田邊,村民們忙著篩稻殼、晾曬稻谷,采收完畢的水稻在裝袋后進行運送售賣,將在不久后進入米市、端上餐桌。
鹽源縣梅雨鎮黑山村三組村民沈學銀家種了四畝田,今年產量超過往年。“產量在一千二百斤左右,產值是一萬多元。”

在已經收割的稻田中,秸稈均勻拋撒在田中。下一步,村民們會翻耕促進秸稈還田、分解,再施加根據土壤特性調配的配方肥增加土壤肥力,來年水稻種植時進行適時施肥即可。此種方法能夠使每畝田化肥減量5%、節本增效30元。
鹽源縣農業農村局園區辦主任余秋林介紹,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基地面積三千一百畝,2024年(平均)畝產1250斤。“近年來,我們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綠色防控、品種引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園區內水、電、路、網、氣、信六通。”
水稻要想豐收,除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外,還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為此,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積極與西昌學院、涼山州農科所建立技術服務關系,開展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管理培訓,進行新品種或良種試驗示范等工作,2024年共培訓了3100人次。
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以“農戶+龍頭企業+產業園”的模式創建,目前已引進農業企業1家,專業合作社3家。
近年來,鹽源縣不斷在水稻品牌培育和產品初加工方面下功夫,建設全程機械化種植基地,打造水稻烘干加工及產品展銷展示廳,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持續筑牢糧食安全根基,讓“飯碗”能夠真正端在人民自己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