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7日電 (宋成均 葉國睿)“以前我們的雷筍只能在周邊賣,價格不高,銷量也有限。現在有了張書記帶著我們搞直播,全國各地的人都能買到我們的雷筍,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多!”2月27日,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楠木村村民明必輝一邊挖筍一邊說,村上依托電商直播等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位于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雷筍種植基地,泥土芬芳彌漫,嫩綠的雷筍破土而出,生機勃勃。楠木村黨支部書記張正泉與村民們穿梭其間,采挖著雷筍,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雷筍滋味鮮美,素有“筍用竹之王”的美譽,具有出筍早、出筍期長、產量高等特點。目前,長寧竹海鎮雷竹基地已建成120畝示范基地、350畝補充基地,2023年擴種300畝,總計規模達1600畝。雷竹筍完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240萬元,可為農戶增加勞務收入、流轉費40萬元,同時每年為村集體增加3萬元收益。
中午12點30分,在楠木村村委會,張正泉將雷筍去頭清洗后,對著手機鏡頭熱情直播。“家人們,歡迎來到楠木村的直播間!今天給大家帶來我們長寧縣最正宗、最新鮮的雷筍,還有村里的特色竹蓀、手工竹編制品……每一樣都是鄉親們的心血!”張正泉一邊揮手,一邊熟練地拿起一把刀,剝開雷筍外皮,潔白如玉的筍肉立刻出現在鏡頭前,“大家看,這雷筍是今天一大早從咱們村的雷筍基地挖來的,咬一口,又脆又甜,滿滿的都是春天的味道!”

直播間里,觀眾留言不斷滾動:“看起來好新鮮,想買!”“給我來一份!”訂單提示音接連響起,工作人員緊張又有序地記錄訂單信息。
在包裝區,村民們正精心挑選、分級、包裝采挖好的雷筍。“這些雷筍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我們會用泡沫箱和冰袋包裝好,確保送到大家手中時還是新鮮的。”正在包裝雷筍的村民胡秋表示,為保證雷筍新鮮度,長寧縣與多家快遞公司達成合作,讓雷筍能以最快速度送到消費者手中。
不一會兒,直播間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個訂單,銷售額上萬元。“這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讓長寧縣雷筍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張正泉表示,通過網絡銷售和電商直播,不僅打開了土特產的銷路,還讓更多人了解了楠木村。接下來,村上將繼續加大對電商的投入,完善供應鏈,把更多優質的土特產推向市場,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長寧縣積極探索農產品銷售新模式,借助互聯網讓雷筍等特色農產品走出長寧、走向全國。除電商直播外,長寧縣還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通過網絡營銷、品牌推廣等方式,提升長寧縣雷筍的市場競爭力。在發展過程中,長寧縣還注重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雷筍的產量和品質。
下一步,長寧將繼續加大對電商產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讓更多特色農產品通過“云端”走進千家萬戶,開啟致富新篇。同時,嚴格落實國家各項農業政策,持續推動雷筍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