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4日電 成都市溫江區殘疾人聯合會14日舉辦“魚鳧微光·賦能行動”首期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長培訓會。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同步開展,輻射更多家庭,并通過“殘聯+家庭+機構”康復支持體系傳遞科學康復理念,吸引了300余名殘疾兒童家長、康復機構代表及基層殘聯工作者參與。

據溫江區殘聯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度全區定點康復機構在訓殘疾兒童達450人,其中孤獨癥兒童占比超過40%。這類家庭普遍面臨康復周期長、社會融入難等現實困境。為此,溫江區持續加大康復救助力度,對定點機構受訓兒童給予專項補貼,并通過規范機構建設提升服務質效。

培訓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醫師董小麗系統闡釋科學康復路徑。她強調,有效康復需要構建機構專業指導與家庭場景實踐的雙向閉環,建議家長將認知訓練融入生活場景,如在親子互動中強化社交能力培養。
作為特殊家長代表,曾攜子“軒軒”登上公益音樂會舞臺的干強以“在陪伴中成長在愛里成就彼此”為主題,分享了十余年康復歷程。“家庭康復不應是機械式訓練,而是用愛創造環境,讓孩子在安全感中成長。”干強樸實的講述引發家長共鳴,為在場家長提供可借鑒模板。
隨后,匯文星期八幼兒園老師吳瓊從如何引導孩子感恩、家長心理疏導和家庭生態系統建設三個維度,為家長提供情感支持與實操建議,幫助家庭打破孤立感,重塑康復信心。

“今天不僅學到了一些科學康復方法,還和這么多有相似經歷的家長聊了心里話。大家互相鼓勵、分享經驗,壓在心口的焦慮也輕了許多。”一名參與培訓的孤獨癥兒童家長說道。
溫江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培訓是“魚鳧微光·賦能行動”的首場活動,探索建立“殘聯+家庭+機構”聯動機制,為殘疾兒童家庭營造“全環境支持”的康復環境,助力實現“有效”康復、“精準”康復、“科學”康復。
后續溫江區還將圍繞殘疾兒童康復需求,實施一系列支持殘疾兒童康復的行動,包括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交流沙龍和殘疾兒童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規范化建設,全方位提升康復服務的個性化與可持續性,讓每一份微光都能照亮希望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