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雷倢
日前,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全國首批30個試點地區名單出爐,成都位列其中。眼下,省商務廳正著手制訂相關實施方案。這將構建怎樣的生活圈?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將會有啥不一樣?

成都成華區桃溪社區店——“毛邊書局”。華小峰 攝
不以地理位置“畫圈”
整合資源開展跨社區服務
15分鐘生活圈、15分鐘生活服務半徑等,多年前就成為城市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為何又再次提出類似概念?
“內容大有不同。”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近年來各地便民生活圈快速發展,但也存在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設施老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一次,要著力破解的重點在“社區商圈”。
成都錦江區三圣街道喜樹路社區,有3條街道正同步進行改造提升。社區黨委書記楊青松將這3條路形象地稱為“青年的上班路”“孩子的上學路”“老年的買菜路”,“社區將重點圍繞這三類人群,根據各自不同的屬性需求,在相應的主題街道中植入更多服務功能。”上班的路,將植入共享雨傘等消費場景;上學的路,將打造安全主題場景;買菜的路,將融入共享有機口袋等服務,市民掃碼即可免費領取。
更大的變化,在于對時間和空間的突破。在楊青松看來,過去打造的15分鐘生活圈,看重的是社區對本轄區居民提供的15分鐘生活半徑服務。新提出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則打破了空間范圍,通過整合資源開展跨社區服務,不同社區的居民可以享受周邊社區的優質資源。
這樣的變化十分直觀。目前,以喜樹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原點,周邊1.5公里范圍內只有這一處服務中心。僅隔一條馬路就是成龍街道楓樹社區,以前,楓樹社區居民只能舍近求遠,到距離更遠的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事,但隨著社區服務資源的整合,楓樹社區居民也能到屬于喜樹路社區的服務中心辦事了。
“三圣街道人口居住密度大,我們一個社區實際要服務周邊4個社區近10萬人,社區公共事務服務和社區商業服務的空缺還很大。”楊青松表示,一方面社區新增40多項下沉服務,提供更多在門口就能享受到的政務服務,另一方面加快推廣綜合體社區商業,按照活動共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跨社區整合各類資源,加快補齊短板。

成都祥和里的小巷里,社區商業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求。 華小峰 攝
智能+ “扶微”
精準匹配社區商業服務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將社區商圈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新技術、新業態的引入,是關鍵一環。
“通過提升智能體驗,進一步優化和拓展便民生活圈的應用場景。”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負責人表示,包括鼓勵引導第三方技術服務商把大數據應用到開店布局、進銷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個環節,鼓勵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驅動發展無接觸交易、智能結算、網訂店取(送)、直播帶貨、自助售賣等創新模式,都將在社區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
在成都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眼下,一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社區微腦”正在加快建設,目的就是通過各種大數據分析,精準引進商業資源,對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利用小區智能安防系統、商場人流熱力圖、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等多個渠道的大數據,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終對社區內的消費主力、消費方向、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大數據畫像,從而精準匹配社區的商業服務,最終實現社區治理的精準化。”清源社區黨委書記湯繼剛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在加速去邊界的同時,也將更加充分地突出市場商業邏輯。

成都首個社區食育中心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投運。肖雨楊 攝
一些不太復雜且具有基礎的項目,已經讓周邊居民淺嘗到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帶來的變化。
下轄10個小區(院落)的清源社區,將該社區服務中心打造成了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服務兼商業中心,先后引進清源食堂、清源兒童成長館、清源社區幼兒園、源生活家政等多個功能性服務項目,充分融入社區服務、活動、生活和文化場景。
“之所以會選擇這些業態,是因為通過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發現,居民的更多需求還是圍繞小孩和老人的,為此調整了業態結構。”清源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社區商業一端連著千家萬戶,一端連著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既具有鮮明的民生屬性,同時也帶有顯著的市場特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不僅將重心放在了便民服務上,還放在了“扶微”上。
“通過構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小程序或App),整合本地商戶資源,提供周邊商品和服務搜索、信息查詢、地理導航及線上發券、線下兌換等免費服務,這些都是具體的‘扶微’舉措。”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負責人表示,將加大鼓勵大企業輸出品牌、標準、管理和服務,為傳統夫妻店、雜貨鋪提供集采集配、統倉統配等一站式服務,推動社區便利店、菜市場、餐飲店等品牌化、連鎖化發展。
作為試點城市,成都也有明確計劃:將按照“兩年試點、三年推廣”的要求,以社區為試點單元,覆蓋城鎮社區、鄉村社區、產業社區,系統營造功能完善、精準高效的社區生活服務場景。到2025年,建成1000個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一圖讀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