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
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公布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的通知》,成都和無錫、杭州、青島、寧波進入示范城市名單。這標志著成都為西部首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
此外,本次成都還有兩家企業進入示范企業名單,一家進入示范平臺名單。
服務型制造作為一種新的制造模式,是基于制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制造,是基于生產的產品經濟和基于消費的服務經濟的融合,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如何示范?
不只著眼于本地
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為何有成都?
工信部在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通知中指出,申報示范城市應在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方面政策舉措實、工作力度大、轉型成效顯著、支撐體系持續優化,能夠為其他城市發展服務型制造提供經驗借鑒。
那么何謂“服務型制造”,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成都何以入選?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頂層設計在整體工作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成都先后出臺《成都市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計劃措施,以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為主線,以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高端化為導向,以構建制造業服務化生態為支撐,重點推進推廣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外包、信息增值、合同能源管理等六大服務型制造模式,通過示范企業培育,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加強政策保障等,促進制造業向服務化制造、平臺化經營和個性化服務方向轉型,推動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成都已針對生產性服務業出臺總體規劃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意見,明確依托國際航空港、國際鐵路港與中國(四川)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提升生產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力,集聚高能級全球服務機構,打通內聯外通的服務通道、載體和網絡,構建融入國際、鏈接泛歐泛亞地區的供應鏈網絡。
培育主體
引領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工信部此次公布的88家示范企業名單中,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成都企業。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遴選條件,示范企業應為具有鮮明服務型制造特點的制造業企業。在本行業或相關領域內,其生產技術與工藝、服務能力與水平具有一定優勢,服務收入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達30%以上。
以秦川物聯為例,截至目前,該公司取得136項中國授權發明專利、國外授權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109項,外觀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160項。目前相關知識產權已全部應用到該公司物聯網智能儀表系列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同時,該公司還參與或主導多項相關產品國際國內技術、工藝標準制定。
此外,在48家示范平臺名單中,兩家四川平臺入選,其中工業云制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智慧產業園區特色專業型公共服務平臺位于成都。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以試點促普及,以培育促提升,以示范促深化”思路,成都深耕主體培育,通過政策激勵、典型示范,引領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成都累計培育國家級及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94家,國家級及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4家,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10個。
生態培育
形成競爭力強的服務型制造集聚區
在申報示范城市時,成都特別明確了亮點——生態培育,即統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左右岸相關要素資源,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成都探索以產業生態創新生態鏈推動經濟工作組織方式轉變,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協同發展、競爭力強的服務型制造集聚區。
今年初,工信部對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進行公示,“四川省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位列其中。
工信部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被業內認為是“國家隊選拔賽”,最終的優勝者,將獲得政策、資金等支持,以此“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證明“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這一發展路徑的有效性。2020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初步建成涵蓋元器件、模組、軟件、系統整機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除電子信息產業外,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5年,成都全市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截至目前,成都已構建了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環保和智能裝備等重點優勢產業集群。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將以這次成功創建國家級榮譽為契機,圍繞“賦能制造、服務未來”,強化工作舉措、深化戰略聯動、提升融合創新,積極建設全國一流的服務型制造標桿城市,努力為引領西部、輻射全國、服務一帶一路的服務型制造發展目標探索成都模式,貢獻成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