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加快制定碳中和公益行動方案

成都陸續推出多個低碳消費場景,公眾獲取碳積分的場景逐步豐富。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名錄,成都世紀新能源有限公司、國能成都金堂發電有限公司等48家企業入圍。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強化名錄更新、數據質量、配額分配、清繳履約等重點環節監管,確保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質量和企業按時清繳履約率“雙提高”。
據了解,以加入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為契機,成都將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是成都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昨日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都結合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啟動和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在國內首創提出以“碳惠天府”為品牌,以“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為路徑的碳普惠建設思路。經過一年多建設,已具備了一定規模、影響力和深入推進的軟硬件基礎。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碳惠天府”實施以來,已上線燃油車自愿停駛、新能源車使用、共享單車、環保隨手拍等低碳環保行為場景。還陸續推出首批40個低碳消費場景,公眾獲取碳積分的場景逐步豐富。下一步,成都將加快制定碳中和公益行動方案。
事實上,成都在減碳、低碳方面早有行動。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成都淘汰落后產能超過300戶,推進“散亂污”工業企業動態清零;累計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態環境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基本實現燃煤鍋爐全域“清零”,推動多個天然氣綜合能源項目落地;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到14.5萬輛,建成充電樁2.8萬余個、充電站701座;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62.6%(優于全國38.3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間累計降低14.24%。
與此同時,成都也正加快“綠色顏值”向生態價值轉化。近年來,成都扎實開展“全域增綠”行動,大力實施成都“增綠十條”,高標準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面積由46.41萬公頃增加到57.62萬公頃,森林蓄積由3224萬立方米增加到36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38.3%提高到40.2%。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2%、年固碳量超過200萬噸,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林面積達到112.84萬畝。(記者 繆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