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貨、裝車、遙控器按下啟動鍵……接收到指令,一輛外形“乖萌”、滿載包裹的藍綠色小車隨即啟動,從中通快遞新都分揀中心緩緩開出。
這是一輛全自動無人駕駛快遞車,它和分揀中心內整齊停靠的另外4輛小車一起,前段時間上路試運行,成為成都市首批正式上路的無人快遞車。“上崗”幾個月來,為分揀中心分擔了大量工作。
12月4日,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這也是我國連續3年業務量破1000億件。巨大的配送市場規模下,這些“智慧的車”將在快遞業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成都市第一批無人快遞車剛剛上路,距離規模化運用還有多遠?
一輛車一天可送三四千件
“在這幾臺小車的幫助下,我們分揀中心的工作效率高了50%。”新都中通綜合部直鏈項目負責人余曉龍告訴記者。
12月15日下午3時,記者在中通快遞新都分揀中心內看到了這幾臺小車,此時揀貨員正在將分揀后的包裹擺放進車內。小車與平時常見的電動三輪配送車差不多大小,不同的是,駕駛艙不見了,全車都是快遞包裹的裝載空間。此外,在小車的四角頂端均安有攝像頭,車頂則配置有激光雷達。
“它具備L4自動駕駛功能,攝像頭和雷達用于提前識別周邊障礙物,有危險就會自動停車,攝像頭可以360度實時監控路面情況,并同步到我們的后臺,行駛起來十分安全,”余曉龍表示,運行3個月以來,未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
據介紹,無人快遞車主要用于分揀中心到驛站的運輸中轉工作,目前這5輛車可覆蓋新都區內15個小區快遞驛站的包裹配送,最遠可服務距離分揀中心20公里的點位。每輛車的容量有5立方米,能裝載約500個包裹。滿電續航里程為200公里,充一次電可以使用4到5天。
小車雖小,卻幫了分揀中心大忙。余曉龍說,自己會每天根據業務量情況為小車排班,“接收到驛站位置后,小車就會自動識別最優路線在規定時間出發,每輛車每日排兩班即可滿足日常需求”。其作用在快遞高峰期會更加凸顯,“雙11”期間,這支車隊加足馬力不間斷排班,一輛車一天最多跑六趟,一天運送快件可達三四千件,“解決了分揀中心十分之一的工作量”。
余曉龍則表示,在熟悉如何高效分配車隊后,用人成本的降低結合業務配送效率的提升,除去購買車輛的成本,整體下來能節約百分之三四十的成本。
規模化投入仍有局限
既然無人快遞車這么好用,它在四川省的普及度究竟如何呢?
“目前無人快遞車行業在我省還處于起步萌芽階段。”四川省快遞協會秘書長王瀟說。
記者通過多渠道了解到,成都市作為近幾年快遞業務量排名西部第一的城市,目前全城在公共道路上行駛的無人快遞車總數不超過10輛。而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無人快遞車已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運行。
近日,四川省和成都市全年快遞量首次突破30億和20億件。四川擁有如此龐大的快遞配送需求,為何無人快遞車還未實現穿梭于大街小巷?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無人快遞車的技術發展雖已較為成熟,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方面是無人車模式自身的局限性。從目前無人快遞車已落地的場景來看,開放路段還只能實現企業網點到驛站的接駁服務,由于車輛的特殊性,對于末端進小區的送貨上門服務目前無法實現。此外,并非所有區域都適合投用無人快遞車,例如在人流擁擠的路段,由于自動駕駛車輛對障礙物的識別和反應十分迅速,遇到障礙物就會停下,而且行駛緩慢易引起道路擁堵,難以提高配送效率。
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的限制。目前,全省沒有針對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細則,路權的取得也存在阻力。另外,市場起步階段的不確定性和較低的群眾普及度,也讓有鋪設想法的快遞公司和驛站站長們望而卻步。
不過,王瀟對于無人車的未來仍持樂觀態度。“快遞行業需求穩定,市場廣闊,啟用自動化配送助力一定是未來趨勢。只要找到人機協同的高效運作模式,行業一定大有可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俊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