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4日電 “真的非常感謝他!我想分攤一點燃氣費,但他說什么也不要!”近日,成都市武侯區少陵路61號的商戶聶春平專門找到隔壁理發店小伙黃承剛表示感謝,他說兩家人原本沒有交集,卻因為在“瓶改管”過程中共享同一根熱水管而拉近了兩家的距離。
“瓶改管”,顧名思義就是讓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的臨街商鋪等改用管道天然氣。因為早年規劃建設等原因,大部分臨街商鋪未開通管道天然氣。從2020年起,武侯全面啟動“瓶改管”工程,目前已完成3520余戶,預計在2024年6月前,武侯區將實現“瓶改管”全覆蓋,臨街商鋪跟瓶裝液化氣說“拜拜”,換來的是更多人的平安。
從“共享管線”到鄰里互助
少陵路上,黃承剛開了一家理發店。在離理發店3米遠的地方,聶春平也經營著一家小店。
2023年7月,武侯區針對臨街商戶進行“液改氣”,黃承剛成了受益者,“原來我用的是鋼瓶液化氣,水溫經常忽冷忽熱,總是擔心安全隱患,F在改成天然氣,不僅安全恒溫,費用也降下來了。”
與黃承剛相比,聶春平家的改造就沒那么順利了。衛生間是一個只有2平方米的無窗封閉空間,不符合安裝天然氣熱水器的基本條件。“除非從旁邊哪家接一根熱水管過來,這樣才能避免無法安裝熱水器的問題。”“液改氣”工作人員幫著聶春平出主意。但問題是,誰愿意和聶春平家共用一根熱水管呢?
就在聶春平一籌莫展的時候,黃承剛主動找到了他。多拉根熱水管,悄悄幫襯一把,聶春平家冬天洗澡就不愁了,“社區、街道幫我申請燃氣補貼已經很好了。如果這根管子還能幫助其他人,我肯定愿意!”黃承剛說道。
從居民質疑到理解支持
廣福橋西街是武侯區有名的美食聚集地,但由于規劃、建設較早,多數餐飲商鋪位于住宅樓下,導致油煙、噪音等商住矛盾突出,一聽說樓下要進行天然氣改造,不少居民表示反對。
“之前,我們特別擔心管道修建后家里存在被偷盜的安全隱患,也擔心管道爆炸危險。”碧云天小區居民車杰解釋說,安全風險是大家反對改造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開了幾次會后才明白,如果商戶的煤氣罐發生意外,給周圍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失那才是最大的問題。
街道、社區多次召開“壩壩會”,充分傾聽和解決居民群眾的訴求,主動協調燃氣公司,優化施工方案,車杰和鄰居們的疑惑得到了解決,小區還專門安裝了防盜攝像頭,這下大家放心了。
商家“林婆婆蹺腳牛肉”的老板何小軍表示:“改氣后,我們不僅節約了成本,經營環境也更安全了。最近,我們針對周圍的居民,還推出了一系列降價優惠活動,讓大家都受益!”
從精準需求到多方受益
“瓶改管”過程中,居民、商鋪的需求在哪里?如何針對不同的改造模式,降低改造成本,真正打消商鋪的顧慮?武侯區的做法是,有效兼顧市民群眾、用氣商戶、燃氣企業、城市安全各方面利益,探索創新“燃氣公司讓利一點、政府補貼一點、用戶自籌一點”工作機制。
供需互促,經濟效益翻一番。針對商鋪業主和商家的不同意愿,武侯區量身定制了四種不同的改造方案,比如針對有改造意愿但資金有限的用戶,可以由業主出資1500元、政府補貼2500元、區屬國企墊資3000元實施改造。改造后,區屬國企通過分期收取燃氣用戶服務費的方式收回投資成本。
經濟賬算過來,業主、商家的積極性自然增強了。以玉林某火鍋店為例,“瓶改管”之前每月用氣成本為12000元,現在天然氣使用量1700方,約7000元,每月節約5000元,一年就是6萬多。據統計,在已改造的商鋪中,綜合用氣成本下降45%左右。
科技賦能,安全效益更有底氣。依托“智慧蓉城”,武侯區積極構建燃氣領域“城市安全一張圖”,開發“液化石油氣瓶安全管理”微信小程序,動態高效防范液化氣瓶充裝、運輸、配送、使用等環節的安全隱患。2023年,全區實現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燃氣安全亡人事故“兩個零發生”;近三年涉燃氣安全事故下降約20%。
精準改造,民生效益更厚實。依托“微網實格”加強宣傳引導,武侯區精準掌握改造需求,把醫院、學校、養老院等民生服務機構作為改造重點,重點民生場所改造率達100%。針對困難群眾推出補貼措施,對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燃氣灶具給予費用減免,惠及市民1.2萬戶以上。此外,不少商家還反映,“因為不用更換氣瓶,我們也不用擔心占用門口的道路,門店外圍環境也更加清爽干凈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