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5日電 (記者 張浪)4日,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農業經濟研究分會聯合南昌大學、巴中市、金川縣,江西省泰和縣等農業領域代表、專家和上海社交電商平臺歸農,在成都發布了一項公益助農項目“回村買菜”。該項目用創新方法,把土豬肉、土蔬菜、土雞蛋、土雞鴨魚肉等農產品搬進城,讓這些農家菜以最新鮮健康的樣子出現在城市居民的餐桌上。

“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年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吃到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歸農創始人蔣憲彬在發布會上介紹,“城里人需要吃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小農戶需要穩定可觀的收入,城鄉融合互補,各取所需。”于是2023年,他推動創立“回村買菜”項目并開始試點,讓城市餐桌與小農戶直接對接,不僅可以滿足當地居民對綠色無公害蔬菜、禽蛋肉的需求,還能有效帶動周邊農業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繁榮。以此方式,老年農戶1年可增收三五萬元,有壯勞力的農戶1年可增收至十幾萬元。這將是小農戶巨大的收入來源,農村人養老育后和生活品質就有了保障。
目前,該項目已在包括四川巴中市恩陽區、湖南澧縣、江西泰和縣、湖北長陽縣在內的全國7個縣成功試點運營,另有四川資中市、金川縣、高縣、吉林撫松縣、云南蒙自縣、昭通市、魯甸縣、福建大田縣、寧夏石嘴山等多地即將啟動。
城市消費者通過歸農平臺與當地小農戶結對子簽協議,下單長期訂購小農戶無公害種養的農家菜、畜禽肉蛋及自制的加工農產品。小農戶將新鮮菜蔬肉蛋,就近送到村鎮與歸農平臺共建的收發貨網點,網點確認雙方信息,即打包發貨。項目幫助小農戶通過電商平臺獲得長期訂單,然后利用村村通公路和現代物流持續供貨。
這一模式優勢突出,綠色健康美味、第三方平臺使信任成本降低、按需生產、新鮮直供、沒有庫存與流通損耗、端對端供貨農戶收入更高。另一方面,村干部組織管理,對種養過程和質量進行監督,電商的觸須延伸到村鎮,解決更多人就業,活躍了鄉村經濟。“小農戶只需在家伺弄好菜地畜禽自制土產,干好過去天天都在干的事即可,過去干了無收入,現在努力干就有穩定可觀的收入了。”蔣憲彬說。
目前該項目將推動“千縣百萬農戶計劃”,即6到8年內,在全國啟動1000個縣,每縣1000家小農戶參與。
發布會后還舉辦了主題演講,原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農業部副部長,現任全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聯盟主席劉堅,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原副主任寇建平等分別致辭。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原黨委書記、國家鄉村振興重大課題組組長張利庠教授作了題為“小農經濟與社群電商的相遇”演講,上海市委統戰部原副部長、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周箴教授作了題為“量子態的歸農”演講。(完)